基于改进熵值法的淮南矿区环境指数研究

时间:2022-08-23 04:20:31

基于改进熵值法的淮南矿区环境指数研究

摘 要:根据1990-2012年经济与环境相关数据,利用改进熵值法获得淮南矿区环境污染指数,并获得其与人均GDP间的对应关系。发现其区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倒N型,并在人均收入达26869元时初步显现出拐点,总体上说明当地环境状况区域良性发展,该结果可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改进熵值法 环境指数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23-02

安徽矿产资源丰富,在国家社会生产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省煤田面积1.8万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碳保有储量达529亿吨[1],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两淮地区,淮南更是中国五大煤田之一,煤工业是当地支柱产业。然而,其煤矿资源开采条件复杂,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因此采用合理方法评估当地环境状况,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将利于当地政府及时主动采取措施、调整政策,有效控制乃至减少环境问题。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Grossman,Krueger(1991)对经济学家Kuznets的倒U型假说进行发展的结果,认为区域环境污染水平会随人均收入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此后该结论被Shafik(1992)和Lucas(1996)等人分别证实[3],国内学者对EKC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果[4~6],这些都不同程度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EKC并不只存在单一“倒U型”,其还存在同步型,U型和N字型等,各自反映不同的经济环境作用关系。

1 模型构建

1.1 指标选取

文献研究发现,大量研究多以单一指标作为当地环境污染代表,但对某地区采用不同的指标往往会得出不同的EKC形状,影响评价准确性与一致性;而单一指标数据可能会存在跳跃,影响拟合结果。本文结合研究,考虑指标代表性与数据易得性,选取矿区废水排放量(万吨),污染气体排放量(亿标立方米)和废弃固体产生量(万吨)3项指标来综合评价当地环境污染状况,最终得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1.2 方法选择

改进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根据信息熵的大小可以有效判断数据的有序度,其差异性越大所的权重越大,反之则越小。因而比一般主观赋权法有更高可信度与精确度,更能反

映数据变化的效用价值。

(1)首先进行标准化,借助功效系数法。

2 实证分析

所用数据来自《安徽统计年鉴》、《淮南统计年鉴》和《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下面以1990―2012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将所得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得到表1,标准化处理结果。

将所得数据利用改进熵值法计算,最终所得历年环境污染指数见表1最后一列。以Ri值为因变量,历年人均GDP值为自变量,借助SPSS20.0依次进行线性、二次和三次方拟合,发现三次方拟合效果最佳,如表2。

故而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指数满足的函数关系式为(计人均GDP为g)

(6)

对其求导,即可获得“拐点”,进而可绘制出当地整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如图2。

3 结论

从拟合结果来看,淮南矿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已体现出EKC的分布特征,且呈“倒N字型”,这可理解成连续的“正U型+倒U型”。现有研究表明,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与环境质量间的对应关系才会变得明显起来[5],淮南经济尚未进入工业化发展后期阶段。结果显示,其拐点在人均GDP达到26869元左右时出现,与殷福才,彭水军以及Shafik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一致[3]。最初EKC略微下降,之后出现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恶化,这短时间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

考虑到拐点是刚刚显现,煤炭开采所造成的破坏还远没有修复,其未来变动趋势还需进一步监控。换言之,目前情况可说明之前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初见成效,但仍需加大整治力度,防止环境恶化超过阈值,造成不可逆转局面。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粗放型增长方式是造成环境困局的重要原因,今后应紧紧围绕这两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协调三次产业比例、软化经济结构,使下降趋势稳定下来。

参考文献

[1] http://:8080/webapp/inside/map_main.asp

[2] Grossman G M,Alan K.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1995,110(2):13-24.

[3] 谷蕾,马建华,王广华.河南省1985―2006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4):113-116.

[4] 王良举,王永培,李逢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吗?――来自CO2排放量的国际数据验证[J].软科学,2011(140):35-39.

上一篇:KCP系统现场变更的实施 下一篇:《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