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拓展题型

时间:2022-08-23 03:09:58

知识解读

说明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很广,说明文阅读是中考常见的考试题型,课程改革后中考试题中的说明文阅读出现了新题型,就是延伸拓展类考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综合各地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说明文阅读考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一、表述、推断、整合性的题目

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给选文加标题;结合具体语境补写句子;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根据选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大胆想象,有创意地补写文章结尾等等。如(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测试题)《洁身自好的莲花》,要求根据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并简要回答“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

二、体会、联想、探究性的题目

要求学生读完选文后,结合选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针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针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对选文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如(2009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试题)《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要求学生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拓展类考题解题的技巧是:

1.联系中心作答。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意,善于从原文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生发出感想。也就是从原文出发,对所给材料有充分的把握,既要思考主题,也要考虑到语言;既要考虑到和谐,也要考虑到矛盾。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学生谈感悟、启示时,要深入挖掘事物、事理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时代特征作答。如果是想象类题,想象要合乎科学原理,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3.遣词造句,讲究语言美。答题时可运用成语、古诗文、名言警句等;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个性化的表述。

典例回放

(2009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题)

灯光是一种

艾先立

1880年3月31日,人类的灯光第一次照亮这个世界。从此,深邃美丽的夜空便渐行渐远。如今,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就像游乐园一样,光点密集,熠熠生辉,尤其是欧洲和美国夜空,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10%的比率增长。

这炫目的明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物依靠星辰和月亮的微光辨别方向,而人工光的泛滥对它们形成的误导常常造成致命的伤害。据统计,每年有近一亿只禽类撞在北美洲的有光建筑上。在饰有华灯的华盛顿纪念碑下,一个半小时内就能找到500多只鸟的尸骸。明亮的灯光也会干扰蚕蛾的迁徙,使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人工白昼”还致使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

受影响的还有一种甲壳纲动物和轮虫。本来它们在夜间游到水面吃水藻,白天则在水下休息并躲避猎食者。街灯的强光折射到水面上,这些微小的生物一直停留在水面下。后果是,浮游生物被剥夺了营养来源,以此为生的鱼虾大量减少;幸存的水藻却快速疯长,破坏了其他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使清澈的水质受到污染。可见,人工光的泛滥会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

更糟糕的是,西雅图市佛莱德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他的研究还表明,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即使在睡眠期间,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生成,而褪黑激素能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神经内分泌学家鲁塞尔・雷特说:“灯光是一种。滥用灯光,就是在危害健康。”

研究光污染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社会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光污染的程度。他们建议对固定照明设施进行遮盖,并将散射光的圆灯换成不散射光的平底灯,让灯光照向需要照射的地方,而不是过路人的眼睛和居民的窗户……阿尔瓦勒兹说:“装饰性灯光应该像高明画家的画笔,要画龙点睛地突出细节,而不应该像粉刷匠手里的刷子,均匀地、细密地刷满整个建筑物。”

(选自《生命世界》,有删节)

相关链接

某市将通过灯光建设,构筑几大主题景观体系,以展示该市作为现代国际大都市繁华的恢弘气势。景观一,由中心城区1000余条纵横交错的路灯廊道构成的“霞光千道”夜景景观。景观二,由百余栋公共建筑“里光外透”和200栋15层以上高层建筑灯光构成的“都市辉煌”夜景景观。景观三,由18片居住小区的甬路灯光、楼道灯光、楼门灯光、楼名灯光、标识灯光和绿化小品等装饰性灯光构成的万家灯火夜景景观。

1.从文章看,人工光的危害有哪些?请分点列举。

2.结合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作用。

(1)在饰有华灯的华盛顿纪念碑下,一个半小时内就能找到500多只鸟的尸骸。

(2)装饰性灯光应该像高明画家的画笔,要画龙点睛地突出细节,而不应该像粉刷匠手里的刷子,均匀地、细密地刷满整个建筑物。

3.文章第五段介绍了科学家们提出的降低光污染的建议,除此之外,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再提出三条降低光污染程度的建议。

4.阅读“相关链接”,联系全文,就该市夜景工程的利弊说说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解析:以上是2009年浙江省舟山市初中毕业生考试语文试题中的说明文阅读。题目涉及信息的筛选、要点的提取、文意的把握、语言的揣摩与体会,考查学生整体感知、理解分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一改传统的考法――单调的文体知识考查,有一定的灵活性,侧重于文本理解、鉴赏能力的考查。这四题都能从原文找出答题的依据,关键是学生要善于抓住文本,将文段的内容结合个人的感受加以体现,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如第4题,结合文本,弊的方面可概括为:造成城市光污染,危害人类健康,造成资源浪费。利的方面可以说:美化城市形象,方便人们出行,凸现城市品位等。

失误警示

答延伸拓展类考题并不难,最重要的一条:先要准确地解读原文,不要想当然地去蒙题。学生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对文本阅读找不到感觉,读死书的现象严重,思维不够灵活,不懂得“转弯”。

1.审题不认真,答非所问。如上文分点列举人工光的危害,一定要结合选段内容和中心,概括出三点。

2.词不达意,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无法将品析的具体感受表达出来。

3.拘泥于文体知识,套用“公式”,文不对题。有一些学生可能对题意不甚理解,套用“公式”,瞎蒙一气。

4.答启迪感悟类题,移花接木,把作者的观点再重复一遍,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模拟训练

奇特的“电子生物”

张全波

某一天,你发现窗户玻璃上静静地停着一只飞蛾,看上去就像被你家的灯光吸引来的“不速之客”。如果这样想,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实际上它是一个“昆虫间谍”,正在那里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几年前,一个科研小组宣布,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电子鼠”,它的重要用途是通过遥控装置完全控制其行动,利用它们灵敏的嗅觉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执行搜寻任务,比如发现隐藏的炸弹,或在地震废墟中寻找被掩埋者。

为了使控制人员能够观察到“电子鼠”所见情景,研究人员还在最新一代“电子鼠”身上安装了可视装置。为了确定“电子鼠”在野外是否已经发现目标并锁定气息来源,研究人员又在“电子鼠”的大脑内植入了一种专门用于收集神经信号的特殊装置。

科学家之所以选择像老鼠这样的动物,是因为它们本身的体积比较大,能够携带小型摄像机、小型计算机以及电源等。当然,它们的缺陷是,执行秘密侦察任务时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为此,研究人员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

多数有翅昆虫,比如蜜蜂、甲壳虫等,在从幼虫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变形期,研究人员就是在这一时期将芯片植入昆虫体内的。当幼虫发育成成虫时,芯片与肌体结合,成为昆虫机体的一部分,使之成为“电子昆虫”。同时,还要求芯片与神经系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研究人员才有可能随意控制昆虫的飞行。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了直径只有几百微米的超薄神经芯片,这种芯片富有弹性,能够在昆虫变形时与神经系统进行充分结合。

“电子昆虫”的重要用途是当“间谍”。“昆虫间谍”在控制中心100米范围内飞行,然后准确地停在距离目标数米远的地方进行侦察,任务完成后被召回。但是要想将昆虫设计成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在昆虫背上装纽扣电池还是通过有线控制,都会在昆虫背上形成一个明显的像拇指样的突起,更不用说为了进行侦察还需要装上微型麦克风、环境感受器以及传输装置等,这些都会让“昆虫间谍”一眼就被人识破。因此,当务之急是缩小所有装备的体积,同时找到能够充分利用昆虫自身能量的方法。

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椅子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因此,到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也许随身携带一瓶驱蚊水或者在手边常备一个苍蝇拍才是上上之策!

(选自《教师博览》)

思考练习

1.本文中“电子生物”有哪两个重要用途?

2.下面句中黑体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椅子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

3.阅读了科学家研制“电子生物”的过程,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迪?

上一篇:拥抱春天 第9期 下一篇:第八节 补写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