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8-23 02:07:37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习惯的养成

论文摘要: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而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就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校对、认真审题、估算和自觉验算、计算兴趣和意志等方面的习惯进行论述。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计算习惯、认真书写、校对、审题、检查

Abstract: Good computing habits is guaranteed to improve computing power, and good computing habits developed starting from the lower primary school. This article from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 written carefully, proofed carefully, carefully examining, estimating and conscious calculation, calculating interest and will, and other habits discussed. Good computing habits can benefit students for life.

Key Words: Computing habits; Writing carefully; Proofing; Examining subject; Inspecting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过程,凡是学习成绩出色的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也包括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而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就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

我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总结,摸索出了培养学生计算习惯的点滴经验:

一、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从一年级学写数字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很多学生往往对课堂作业本的书写比较认真,在草稿本上书写时,会错误地认为草稿本不用交给教师批改,便随心所欲地乱画,有的不注意格式,书写混乱,字迹潦草,影响了计算的正确性,使这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不认真书写的习惯。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学生能在草稿本上认真书写,那么他就会在正式作业本上认真书写。因此,从最初学生开始写字做题就要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或草稿本都要如此。书写认真就会避免很多计算中的失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校对的习惯。如果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会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学生在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有漏抄或抄错的现象,因此,学生独自完成作业后,我允许他们互相看,让他们及时的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及时纠正错误。比如用竖式计算时我会要求学生做到三点:1、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2、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3、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严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一年级的同学不认识字,并不代表不用审题。我在指导学生一年级学生做题时,逐字引导他们读题,当遇到不明白的符号和标示时耐心的给学生讲解说明,使同学们初步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其实这就是审题。从学生开始接触每一道题都要引导学生审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的养成。高年级的同学做错题时总是说看错了,其实就是没有仔细看题目中关键的字词。平时指导学生的时候注意让学生多读两遍,养成习惯,对高段的解答应用题是很有帮助的。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也要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计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通过审题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四、培养学生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在第一个学段,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这种情境,必须是学生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结合这种生活或学习中经常出现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有时需要进行计算精确值,有时则只需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五、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意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六、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我们面对年龄较小的一群孩子,一味的强调“要认真检查呀,认真检查很重要呀”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认真检查的重要性,只有让孩子像我们一样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遗憾他们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发现,每每都有得了100分的孩子会很高兴地过来告诉我:“李老师,我的作业得了100分。”“我的也是100。”从这里可以知道每个孩子还是很希望自己的作业是100分的,那么为什么不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一下呢?要让他们明白很多时候,只要认真检查啦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我在批改作业时采取了两次批改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前后两次分数的对比来明确检查的重要性,具体操作如下:当学生第一次完成作业后先改出第一次的分数,改完后发下去给学生,让学生在不问老师及同学的情况下先自己改正错误,改完后再次交上来批改,并进行第二次的评分,让学生知道:“很多题目我是会做的,只是太粗心啦,如果当时能认真的检查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这样,通过平时的说教及让学生亲身体验明白认真检查的习惯的重要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就要使学生掌握检查的方法。对于低段的孩子,根据他们常见的错误可以教给他们检查的步骤:1、看是否有漏题的情况。用小手或铅笔指着,把题目以及自己写的答案默默地在心里念一遍,看看有没有写漏的地方。2、计算题的检查。一看数字和符号对不对,再在草稿纸上重新算一遍,算的时候最好把原有的答案遮住,以免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在草稿纸上算时可以默默地把计算的过程在心里念出来,如“先算……,再算……”。3、看看写的答案是否是自己算出来的答案,避免书写的错误及书写的不规范。4、认真审题。对于计算题以外的题要多读几遍题目,明白题目的意思是做题的基础,意思都不明白肯定做不对,因此在读题的时候,重要的句子或符号还可以做上记号,以便提醒。5、把算好的结果带到题目当中去反推,看看是否正确。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古代教育家孔子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最精辟的论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有人说,少年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事实上,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大有益处,更能从小就培养他们对生活认真负责的良好态度,而这一点可使学生受益终生。

上一篇:实施人才战略 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下一篇:项目成本差异在建筑材料管理中的建议性纠正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