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探讨

时间:2022-08-23 01:12:05

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探讨

摘要: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学是重要途径。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本文从课堂导入、知识点衔接、问题设计、自主学习、课堂总结与练习的有效性等方面,探讨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而抓好课堂的各个环节,建立有效教学的体制,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本文仅从课堂教学过程出发探究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一、课堂导入要有实效

“导入”是关乎本堂课教学成败的环节,好的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包含了学生本堂课学习的重难点。但有些导入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入尽管能引发兴趣,但是偏离了课本主要内容,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要设计导入更要明确跟教学内容的联系,在引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的同时,连接教学。

例如:关于必修二中有关《基因突变》的内容。为引发学生兴趣从有关基因突变的具体事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导入,在导入过程中,没有从课本的具体图片内容出发,只是泛泛而谈有关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具体症状,这样做虽然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是脱离了课本的主题,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及时加以引导。因而在讲述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具体症状的同时也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和正常人的红细胞的形态不一样?利用所学的知识步步设问,蛋白质不一样所以细胞的形态不一样,为什么蛋白质会不同呢?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信使RNA上的密码子不同,为什么?为什么转录形成RNA的基因会不一样呢?从而导出本节课的重点: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引起生物体性状的改变。从而,顺理成章的提出了基因突变的概念、诱发突变因素以及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从而使通篇顺畅自然,环环紧扣!并且通过自身的思考与自主探究,对基因突变概念中一个重点知识加以突破:基因突变是碱基对发生改变而非碱基本身。

二、知识点讲解要有主干性

每一堂课都会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去讲解,虽然一堂课的知识点之间总是有很大的相关性,但是如何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很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进行知识点讲解的二种方式。图1的类型为主干知识为主先先进行讲解,再分出分枝;图2的模式为先再行一些分枝的讲解,再把主杆知识联系起来。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学中抓住主干知识,才能使整个教学有条理性,使学生能明确教学目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高三进行《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复习时,教师可以采用3或者4的模式进行讲解,就能使整节课堂有条理,有目的的进行,从而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问题设计要合理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师生之间达到最基本的互动方式,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情况检测的有效途径之一。恰当的问题设置,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更好的获取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课中,某教师提问“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何区别?”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学生找不到问题的落脚点,没有思考的重点区域,无法参与到这样的互动活动中。但是若改为“你能够从染色体的数目以及细胞分裂的次数等方面来简述二者的区别吗?”这样一来,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词,有了思考的方向,分步进行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了。这样一步一步加以引导,最终可以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与整理,不但理顺了学生的思路,而且能提高课堂效率。

四、自主学习要有指导性

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有“投放目标布置自学”这样的环节。但是对于这个环节,有些教师比较随意,认为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其实这个环节是一个最需要真正动脑认真设计的环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否质疑问题,要看教师能否设疑、激疑,制造悬念和矛盾;还要看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向正确思维方向迈进。

例如在必修三第五章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时,有的老师这样布置学生看书:“同学们!下面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91页,同时考虑几个问题:

(1)数一下某陆地生态系统共有几条食物链?

(2)其中初级消费者有哪些?占有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有哪些?”

(3)其中的鼠占有几个营养级?

请大家分小组进行讨论……几分钟过后,教师开始提问。

上述问题中“数食物链的问题”是一个浪费时间的问题,由于食物网较复杂,真正数明白有几条食物链需要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因此最终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实在是数错的学生只能说明是一个态度上面的问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不会。而对于第二个问题,答案在课本上是现成的,学生的回答完全就是对课本语句的复述,毫无意义!第三个问题看似不错,但也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数问题,没有太多需要思考的成分。这样的课堂教学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在进行课堂上的自主探究活动,但实际上当他们所回答这些答案时,他们思考了多少?探究了多少?显然,没有一点点是通过他们自己头脑思考、探索和总结的,并且问题的设计流于表面,对于食物网中反映出的常考、易错问题没有进行涉及。

问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1)在某陆地生态系统当中能够体现的种间关系有哪些?

(2)在该食物网中具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3)食物链交错成食物网的原因是什么?

(4)一条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应该怎样判别?

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对食物网知识的整体把握,并且将学生前面所学的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进行了回顾,反馈。另外便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新问题,思考新问题,最终解决新问题。

五、课堂总结与练习要注重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必修一《光合作用》一节课的小结中,利用上课时光合作用的板图,对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是师生之间学习情况的一种快速反馈,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通过练习的训练和评价产生引起师生共鸣的问题,从而刺激学生的思维不断起伏向前,使学生的思维在灵活性、深刻性、发散性、创造性等方面得到发展,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富于思考、勇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灵活多变的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各个环节,并把他们进行有效的组合,就一定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与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