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08-23 11:15:23

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几种方法

记得有专家说:“要把‘写’挤进课堂。语文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这话就说明语文课要读写结合。小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利用小练笔的独特形式,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模仿文本

课文是很好的例子,凭借这些好文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习作的技能。课文中出现的精彩片段,就是学生练习的“训练点”,教师要抓住这个点进行仿写。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例如:笔者在教三年级《荷花》一文时,抓住了文中描写“荷花的形态”这个精彩片段,在引导学生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中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大年三十,我和姐姐到南京梅花山观赏梅花,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香。梅花已经开了不少了。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似霞。有的花朵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上去膨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吸引了许许多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也有同学这样写到:“远远地望去,一望无际的盛开的油菜花像一块金黄色的地毯,近看才知道是由无数颗小油菜组成。一朵朵油菜花,像一颗颗黄色的金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油菜花的茎是嫩绿色的,十分纤细,摸上去感觉柔柔的,却直直地挺立着,不容易断。这些茎的长度参差不齐,有的高,有的却很矮。”

补充文本

教材上的课文都是从名家名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机会,经常在课文中留下空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挖掘教材,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练笔时学生“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西门豹》是一篇民间历史故事。课文中西门豹惩治官绅部分,只写了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而没有写官绅们是如何跪地求饶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根据故事的特点发挥自己奇特的想象,写几句话:“官绅们会如何跪地求饶?”

生1:官绅一边磕头一边说:“大人,我错了,我再也不欺负老百姓了,求求您放过我吧。”

生2:官绅们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得地上砰砰响,说:“大人,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求您不要把我扔进漳河里。”

生3:官绅们吓得心惊肉跳,脚下直打颤,忙说:“西门大人,都是巫婆和官绅头子合伙起来欺骗百姓的,我们没办法呀!大人,您饶了我们吧!”

学生在想象小练笔中体会到了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办法的巧妙之处,西门豹的形象立刻变得高大起来。

解读文本

语文课程的文本资源如小溪里的水取之不尽,只要教师有较强的意识,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去努力挖掘,就能利用它来增加学生习作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寻找训练语言的机会,使学生与课文中的作者和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学生有话要说,正是练笔的好时机。把“材”选好了,训练到位了,便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她是我的朋友》中,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声。让我们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把医生说的话写下来。有学生写:“阮恒,抽血不会死的,你放心!你要做一个坚强的孩子。”还有学生写:“阮恒,抽血对人的身体有益,能增强造血功能。你不用害怕,没事的……”

结束语

教师有效地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这座宝库,为教学开辟出一方新天地。让我们在小练笔的天空里有效学习、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进贤小学)

上一篇:烟囱上的奇遇 下一篇:“一手”母爱,“二手”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