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3 09:49:26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素养中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舞台。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学 学生 探究能力 培养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探究热情,培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开展提供针对性的依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例如:在“介绍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

[问题]谁是纵火犯?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样达到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1:有人放火;

学生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3: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

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习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有时在家里一时很难找到相应的实验用品,许多实验在家里很难开展,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

3对课堂实验进行改进,提高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课本有许多探究实验,但有些有待改进,提高对课堂实验的改进,使这些实验更易操作,现象更清晰。通过对课堂实验的探究改进,学生不但了解该实验的目的、操作、更让学生由被动观察变为主动、探究,培养了加工、处理和输出信息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一种想要自己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获得知识的一种意识。例如,用红磷来测定空气氧气的成分实验可以进行探究、改进为下图:

这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成分更准确了。

4设计问题,形成探究实验情境

氧气的制取实验,引导学生对催化剂的探究时,可设计这样的情境。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学生不小心将双氧水溶液滴到红砖上,发现也能看见产生大量的气泡?对此学生提出:是否红砖也能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到催化作用?那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呢?这些意外的发现,有着特别的印象,当他们完成实验后自然就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利用问题形成探究实验情境,能使学生得到启发,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台上台下焦点聚集在一起,认真观察、情绪高涨,参与实验,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还能使学生问题意识得到表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总之,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也不是通过一、二次实验或活动就能培养起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活学生探究性思维细胞,同时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探究机会,学生探究的火花必将迸发,究能力也必将得到提高。

上一篇:谈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与词汇教学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浅论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