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反思性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8-23 09:46:42

浅谈初中数学课反思性教学的应用

摘 要:结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就培养师生反思性教学习惯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不只是教书育人,还应当在教研教改中不断探索。当前课改实验正风风火火地进行着,那么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和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是我们教师应重点探究的地方。在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一、教师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主要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首先,课前反思是指教师在上节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将上节课中的不足加以总结、改进,并作有利于下节课的反思。它包括:对学生的分析,上节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其次,课中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也可叫即时性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许多时候都能当场感觉到自己出现的不足。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小声的窃语等都能反映出学生的迷惑,也能同时折射出教师的缺陷。这时教师的即时反思极为重要。它包括:学生的情绪分析,学生的面部表情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学生的学习气氛分析。

最后,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上完了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反思中最重要的反思。它反映了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的总体相对客观评价。其目的是完善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发展。它包括:本节课取得的成绩,在课前反思、课中反思的基础上,联系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找出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一个精彩片段的随笔或一个不足片段的小结,本节课的总体评价。

二、学生的反思

结合我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

上课前,教师下发导学案,将本节课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将解题过程写下来,在不懂的问题前做记号。在上课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从而教会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解题的方法。

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

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思路,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实现自我创新。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通过集体的讨论,可以发挥出异样的效果,从而形成集体的概念。

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性,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例如,在学习数轴后,我们就要提炼出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结构。

5.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2.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你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你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我们要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地提高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在教学研究方面要多加思考,多动脑筋,这样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多样化和有效。我们才能很好地驾驭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初级中学校)

上一篇:构建学案式有效课堂教学案例 下一篇:对有机物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教学处理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