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8-23 09:20:59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能已成为我国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对于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在中小学信息教学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信息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时期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实践性比较强,增加了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教学难度,不能按照通常的课程来进行教学,也因此如今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课时,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

上课过程中,教师在上面侃侃而谈,学生却在下面各做各的或者是把显示屏上的调屏按钮调来调去,还有的同学带其他书籍在课堂上看。教师提问问题时,几乎没有学生回答,整个课堂当中教师都是在自导自演。因为在家长和学生都不够重视信息技术这一科目,他们认为只有语数英是重点科目,而信息技术是副科,不宜花太多精力在这一科目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强。针对这一系列现象教师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组合作学习重整体,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目前很多教师在中小学信息教学过程中都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大多时候教师们觉得小组的学习结果都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如:困难生的参与度。这样往往会造成“两极分化”,好的学生得到更好得发挥,而困难生收获不大。因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几乎都是好学生发挥的主要作用,而困难学生基本都保持沉默,甚至直接“吃现成饭”,造成困难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教师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过且过、蒙混过关。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反而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不是把小组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学生的参与度均衡,合作精神到位,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水平相差太大,学习目标不明确

班级与班级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差异,这些现象给授课老师带来一定的困难。教育环境差异: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比较多,比家里没有计算机的同学,信息技术水平明显要好。性格兴趣的差异:平时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敢于实践,敢于尝试,能力提高较快;而那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面对计算机畏手畏脚,生怕弄坏计算机,不敢尝试操作,能力提高较慢。一般在同等情况下,男生比女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强,信息技术水平要高。教育环境、性格兴趣的不同是造成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的主要要原因。而信息技术教材则是面向大众的,以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为主要目标。

三、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激情导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适当具体的场景,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走进学生的思维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融入学生喜欢的元素,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努力钻研科学知识,向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给在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更多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从而为这一学科的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顺应新课标的要求,避免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课下,学校或者信息技术方面的老师可以就某个主题举行竞赛,也可以在学生中就某个问题进行积极探讨,激发学生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科学合理分组,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科学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分好学习小组,通常3~5人为一组。由组长确定记录员、汇报员,角色可轮流互换,保证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注意关注配合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间互动互启,充分体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有意把己经掌握的同学和尚未熟练的同学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这样,既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也能缩短教师的教学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精神。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避免“两极分化”。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建立好小组合作规则,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每个成员都需要遵循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受到规则的制约,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与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以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合作,关注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避免合作的随意性和参与度不均,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多引导困难生在小组参与学习,多给鼓励他们汇报小组的学习结果,并加以表扬,让困难生从中找到学习自信心。

(三)差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不可能完全消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的是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探索出如何能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

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H情况,设计出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多个任务。课堂上,任务设计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析任务,让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完成得快的学生另外加做更高一层的任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另一方面避免出现基础好的学生无事可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样,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都得到了满足、锻练和提高,较好的体现出教师平等对待能力不同的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新颖的导入,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爱好入手,让学生从玩中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玩电脑游戏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之一,把游戏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课堂设计任务时插入游戏的例子,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时可适当的玩游戏。游戏由教师选择,教师还需要把握好学生玩游的度。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这梦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和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实践性很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促进学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开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智琴.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素贸教育论坛,2008.

[2] 马飞.如何搞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J].《新课程》,2010.

[3] 张现雷.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2.

上一篇: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性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