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与税收协调

时间:2022-08-23 09:18:07

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与税收协调

【摘 要】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下的企业发展需要,并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我国对原有的会计准则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形成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而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对两者进行重新协调与管理。现本文就主要针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与税收协调问题进行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与税收差异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继而分析了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与税收的协调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就其具体的协调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税收;协调

企业的会计准则与税法是国家为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督促其按时缴纳税款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而分别制定的,这两种制度的制定需要符合市场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当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时,企业的发展环境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能够使两者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提升,就需要基于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两者进行合理的协调通融。那么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与税收的协调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研究探讨。

1、会计与税收差异化产生的影响

尽管会计准则与税法均是国家为管理企业财务活动,调整市场经济关系,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而制定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两者所代表的经济关系不同,对经济活动调节的目的也不同,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税收在处理某一经济问题时会存在认同差异,而这种差异则会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1.1增大企业纳税成本和税务部门的征税成本。对于企业来讲,若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的财务核算与纳税调整工作量就会大大增加,以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同时满足两种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这样就增大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税务部门来讲,当会计准则与税法存在差异化现象时,税务部门为了确保企业申报纳税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材料进行调查证实,这就增大了税务部门的征税成本。

1.2增大企业逃税避税的可能性。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化会使我国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再加上税法原本就存在的一些漏洞,极易给企业的逃税避税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也会企业财务活动的舞弊行为提供有力条件。

1.3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与税收的差异化加大了税务部门与企业的对立矛盾,增大了企业的涉税风险。当处理某种问题时两者之间存在出入,就会使税务部门认为企业有非法避税的行为,但事实上企业完全依照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活动,并没有主观意识上的非法偷税避税行为。这样就会使企业的涉税风险增大,给企业的正常经营与财务管理都带来很大不便。

2、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与税收协调的基本原则

2.1全面协调与单独协调相结合原则。由于我国现行的新会计准则和税法都是涉及内容较广,包含层次较多的制度体系,且内容杂而分散,两者之间互相交叉的业务种类较多。因此事实上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简单的某一种差异,而是具有较大复杂性的多种差异,这就要求在对会计与税收进行协调时,必须要注意从整体出发考虑,兼顾整个会计准则的系统完整性与税法的严肃客观性,从而保证协调后的会计与税收能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由于不同差异的形成原因不尽相同,因此在协调时又不能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协调,应该根据各自差异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协调方法,也就是需要单独协调。只有将全面协调与单独协调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佳的协调效果。

2.2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之所以要对会计与税收进行协调,主要是为了能够保证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效率和公平,为此,在进行两者之间的协调时,必须要注意同时兼顾协调的效率性与公平性,避免在协调时产生一些新的差异,失去了协调的实际意义。首先要承认会计与税收差异的存在,但要尽量降低差异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其次会计部门和税务部门要相互协调,增大企业在执行制度时的可操作性。另外,当不涉及一方的原则问题时,应该遵照前者优先的原则进行协调,以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

2.3国际协调与趋同原则。在如何处理税收法律制度与会计制度差异的问题上,应该走国际趋同与协调之路,这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要求。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己正式步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轨道,作为税收法律制度而言,应加快与国际税制协调甚至是部分趋同的步伐,借鉴国际惯例,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可有限度的允许企业进行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

3、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与税法的协调方法

会计准则在运用过程中,应当在不影响财务报告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寻求与税法的协调,这有助于克服日常税务管理的“掣肘”,并反过来促进会计工作的开展。具体做法是:

3.1会计目标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兼顾国家税收政策以及日常税务管理的信息需求。会计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广大投资者及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还具有内在的控制机能,因此,在会计日常核算中应加强明细核算,对于涉及到税收的业务在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处理的同时,应把其中的税收与会计差异通过明细账户的形式加以反映,为纳税申报以及税务稽核提供直接的基础信息。

3.2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会计政策过多的选择与税法较为单一的规定势必发生一些冲突,并造成较多的纳税调整事项,提高了工作成本。笔者建议,本着效率与成本的原则,如果发现与税法不一致的会计政策所生成的信息并不能增加多少信息含量,对于投资者决策产生的影响也不大时,就必要必刻意追求会计的精确而有悖于税法规则,这也符合会计的重要性原则。

3.3完善会计信息附注披露,适当报告税收与会计差异及其分析力而的信息。当前,会计信息披露力而的缺失和不足,使会计不能为税收提供所需的信息,而税收也不能及时地将信息需求反馈到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沟通不畅无疑加大了税务部门的信息获取成本。因此,应通过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信息对于税务的支持功能,并对差异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性披露,防止不合理、不科学差异的产生。

3.4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时应区别对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广泛的公众性和社会性,强制其执行新会计准则,能更好地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但对于小企业来说,由于其不公开发行债券和股票,经营规模较小,纳税几乎是其唯一重要的目的。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企业的经营行为又难以与新会计准则的核算规范相对应,在纳税申报中,往往胡乱在报表上增添一些新科目,使会计和税收产生较大差异。鉴于此,应尽快出台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纳税申报中需要调整的事项、会计处理与相关税法规定是否应当一致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以缩小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

4、结语

总之,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与税收的协调是非常有重要的,本文中通过分析会计与税收差异带来的影响,探讨两者的协调原则,并提出了一些协调方法。除了本文上述的几种协调方法以外,还应强化监管与控制,缩减人为差异,包括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外部审计以及政府监管,以防止避税或者盈余管理动机而造成会计与税收的人为差异。

参考文献:

[1]张艳英.税收制度与会计准则差异协调的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2009(06).

[2]蔡小龙.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协调[J].财会经济,2011(10).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现状探析 下一篇:静载荷试验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