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形象

时间:2022-08-23 08:59:18

《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形象

鲁迅先生通过《狂人日记》第一次用文字形式把笔锋指向了国民劣根性的源头――封建思想文化体系。这使得《狂人日记》成为了一篇彻底的反封建主义的战斗檄文,这是一篇符合时代节奏,应时而发的,充满绝裂勇气的宣言书。鲁迅先生以其独特敏锐的眼光,洞悉社会和人生真相,他不再按照文艺论方法,以“纯真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而是站在批判者的立场,充当精神解剖医生的角色,以笔为刀,层层剥开国民灵魂,“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淋漓的鲜血”,他是一个“真的猛士”,独辟蹊径的洞察着铁屋子中国的历史和命运。

《狂人日记》通过“吃人”的意象和狂人的形象,艺术地表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启蒙先知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孤立的处境和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先觉者们,犹如一个个孤寂的巨人,因为觉醒,所以痛苦;因为觉醒,所以孤寂。

一、“吃人”的意象

文中第一次出现“吃人”这个意象是在第三则日记里面,说到昨天街上那个女人打他儿子时骂的,“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狂人”是一个病态的精神病患者,这种错觉人物的精神世界是虚构的真实世界。“咬你几口”过后,又引出了“一伙青面獠牙的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这样以狂人的心理状态联系的一系列事件,使得“吃人”的意象凸显出水面,暴露在读者面前。

接着,作者毫不留情将“仁义道德”和“吃人”联系了起来,借着狂人狂语,对封建宗法体制代表的“仁义道德”进行了揭露。“自开天辟地以后”,“吃到易牙的儿子”、“吃到徐锡林”、“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用馒头蘸着血舐”,从古至今,从历史到现实,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食人的历史,而吃人用的工具竟然是圣人先哲满口提倡的“仁义道德”,在这里,狂人狂妄的撕掉了蒙在“仁义道德”上的表皮,露出了其血腥的吃人的面目。

鲁迅先生自己说过:“暴露幽暗但不为欺人者所深恶,亦不为被欺人者所深恶。”暴露,在当时的中华民族,正是最需要的品质。发现了错误与丑陋,如果不暴露反而去遮掩,只会错得更远,丑得更深。

二、狂人的形象

狂人在文中代表的是一种先觉者的形象,一种个人的形象。“吃人”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群体的现象。勒庞曾这样描述过群体的特征:“群体一般只有很普通的品质,他们不能完成很高智商的工作,进入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下,会不由自主的失去个人意识,完全变成一种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在中国,庸众群体能做的只能像动物一样蚕食自己的同胞。“吃人”成了一种国民运动。自己被人吃了,又去吃别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娘老子给债主逼死的”。作者还特别提到“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昨天这么怕,也没这么凶”,由此可见吃人时和被人吃时的嘴脸。

狂人与众人,是一种个人与庸众的关系,鲁迅笔下的庸众具有“看客”的身份和“驱巫”的行为,众人对个人的“驱巫”,在医学范围内,为了对精神病人进行治疗,也常常需要进行麻醉、捆绑、电击等残忍的方法。当庸众发现有不同于他们的异质个人时,便会集体联合起来对那个异质进行绞杀,这个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

狂人在这一封建宗法制度下,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他存在于虚构的小说世界中,却具有真实性,同时又具有象征性。绝望与希望,苦闷与乐观,弱小与强大,孤独与充实,坚忍与抗争,癫狂与理性,失常与超常,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现出了狂人这一现代中国的先觉者和被迫害者的复杂的不可言说的心灵挣扎的过程。

狂人的癫狂,正是作者激情弹拨的打动读者心弦的乐章,正是他的象征觉醒的癫狂,让中国看到了希望,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是的,我的《狂人日记》是受了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但是,我的‘狂人’不像他的‘超人’那样渺茫。”

《狂人日记》,这部中国小说的开山之作,蕴涵着复杂多变的各种意义,鲁迅先生从疾病视角思考解剖社会人生。他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当今社会仍然需要。

陈光明,中学教师,现居湖北利川。

上一篇:《项脊轩志》的选材艺术 下一篇:《促织》三笑声中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