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青少年休育锻炼:现在孩子伤不起

时间:2022-08-23 08:57:51

把脉青少年休育锻炼:现在孩子伤不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的体质影响着国家未来的竞争力。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动力,从小培养他们的健身意识,增强他们的体质至关重要。但是,社会上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现在群体性体育运动的尴尬状态。在2000年完成的一次监测中,青少年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均全面下降。据最新的国民体质报告显示,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的国民体质再次下降,其中,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城市男学生1/4为胖墩儿;青少年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让人担忧。而近期,一场足球赛再次敲响了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警钟。

足球赛引发的体质健康

2011年10月24日,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踢了一场友谊比赛。据报道,这支伊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系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地区小学冠军,小队员均为2000年后出生,从小队员的个人能力的技战术水准来看,应该是职业梯队。他们在北京的对手是地坛小学队,该队队员是三、四年和五、六年级的混编球队,在身高上有绝对优势,但在上下半时各20分钟的比赛中,身材相对高大许多的中方少年们很快气喘吁吁,溃不成军,以0:15大败。(南国早报)

在目睹了这场惨败后,地坛小学校长无奈地表示,这是由于目前学校体育课根本不正规导致的,孩子们也没有相应的器材和场地进行专项的训练。据地坛小学校长介绍,如今在他们学校,因为家长的担心和反对,体育课上已经没有了双杠、跳马等传统项目了。而铅球课,也因为出现过砸中学生的脚而取消了。很多体育器械,也因为长期用不上,直接当废品卖了。“孩子摔伤碰伤了,家长往往很生气。一旦投诉后果很严重。现在小学体育课基本以不出事故为宗旨,真的是怕家长啊。”

对于这场“惨剧”,白岩松认为,“在我们孩子接连输球的背后,我们不是担心孩子踢不好球,而是我们正在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的问题。难怪连人民日报都发表评论,去关注孩子的体质问题,日子富裕了,孩子的体质却不增反降,这不得不让家长、教育工作者甚至全社会都来思考,我们怎么了,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应该感谢这群俄罗斯小朋友,让我们在输球的同时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

虽然北京市地坛小学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队在踢足球整体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国学生开赛20分钟后就气喘吁吁,全然跟不上比赛节奏是不争的事实。学校的足球队员尚且如此,普通学生的体能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场足球赛的背后,反映了中国学生长期存在的健康问题。

学生体质令人担忧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键博士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因城市化的发展,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实际上,在升学和考试压力下,我国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要参加课外辅导,而平时将近70%的学生在上课日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两小时,近70%的学生放学回家后就不允许出去运动。

70年代出生的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初中或高中时候的“跳山羊”,这是一项训练青少年弹跳力、协调性、勇敢精神的运动。据悉,像跳箱这样的项目,目前依然被列入中学体育课程标准,但是为了怕出问题,这样的“高难度动作”渐渐淡出学生体锻的范围。

对此,学校也很无奈。近年来,学生在校因体育锻炼导致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家长过强的维权意识令学校难以招架。所以,学校的一切体锻活动往往以确保学生不受任何伤害为前提,保证不受伤害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降低动作难度。

在近期的一项“阳光体育公众调查”显示,87.0%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其中64.9%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但调查也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65.5%的家长仍希望孩子以学习优先。

学生缺少运动,是他们不爱运动吗?有专家表示:运动和玩一样,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应试教育和城市生活压抑了孩子们的这些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希望在双休日出去运动,而80%左右的家长则认为,运动就是玩,玩还不如在家里做作业。在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的调查中,结果表明,学生及家长对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这一点持肯定态度。其中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很有用”的占调查人数的88%;喜欢上体育课的占69.4%,不喜欢的仅占2.7%;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有必要,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占63%,不愿意参加的仅为5.5%。

对于体育课,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体育课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体育课经常被复习文化课代替。学生虽然不满,但为了得到好成绩,也不会多说什么。课业负担较重,影响了学生课余参加体育活动。随着进入初三、高三等升学年龄阶段,以上这些现象更为普遍。这些结果表明,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中都负有相应的责任。

每天锻炼一小时,质量难保证

为了使85%以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阳光体育运动要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那么,现在“每天在校体育活动一小时”的实施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据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地方不少学校很早就开始推行“一小时运动制”,但其中包含的“项目”却种类繁多:有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等等,有的甚至连课间10分钟也计算在内,拼拼凑凑之下,“一小时”显得“有多无少”。也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感叹:作业时间和锻炼时间“此消彼长”,要增加体育锻炼时间,还得先要让学生的作业“减负”。

在时间上无法保障的同时,一些地方对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高,体育设施、场地以及师资不足,这些都导致了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一小时”的质量要求难以实现,有些地方的学校只是让学生自己在操场玩,没有有效地利用锻炼时间。

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已故清华大学教授马约翰先生的曾说:“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也曾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觉得体育比什么都重要。不懂体育的,不应当当校长”。

上一篇:国外孩子昨锻炼他们为啥这么皮实 下一篇:十大不靠谱管理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