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操的实践与收获

时间:2022-08-23 08:43:14

跑操的实践与收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部分学校出现了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德育、体育的培养。我校经过跑操这一载体,不但促进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时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实践,获得了一些收获。

关键词 跑操 管理 德育 收获

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去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去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去吧!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部分学校出现了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培养,导致青少年的体能、道德行为的滑坡。分析这一原因,总的说来,就是因为学生营养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停留在语言教育,缺乏行为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每天坚持开展了激情跑操运动,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将德育教育贯穿其中。经过近一年的严格规范管理,收获颇丰,现将一些跑操管理经验及收获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跑操的要求

(一)个人动作要求: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双手握拳于腰间。在跑动中,上肢摆幅距离与自身肘关节至拳面的距离相等,双脚移动距离约为一个脚掌的长度。

(二)班级队形要求:各班根据本班的学生人数,将队形排列成正方形,队伍前方设一名领跑员,着班级番号领跑服,队伍中间设口令员一名。跑动中,队伍始终保持收紧状态,形成“豆腐块”。

(三)口号点的设置:在跑道的两条直道中点处和两个弧道顶点处设口号点,各班经过这四个口号点时呼本班口号,要求声音洪亮,整齐有力。

(四)班主任在班级队伍右侧跟跑,要求动作与学生一致,对行进间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二、跑操的管理评估

(一)由学校统一制定评分表,分为细节(即个人动作到位情况)、班级(即整体表现)、口号、着装、出勤五个部分进行评分。

(二)评分员设18名,由政教处、艺体组统一培训,每天对各班进行打分评估,最终以每名评分员打分结果的综合平均分记入各班班级考核,作为政教处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学校公示栏对每天跑操的评分情况进行公示,让班主任及同学们了解本班情况,以及与他班的差距。

(四)每天跑操结束后,将前一天得分最低的两个班级留下,单独加练。

三、跑操比赛

每学期举行一次跑操比赛,对大家平时的跑操进行一次检阅,同时,也是让各班在全校进行一次展示,以赛促练,最终评出获奖班级进行奖励,提高师生参与跑操的积极性。

四、跑操带来的收获

(一)跑操让学生的耐力素质得到了锻炼,每天800米的匀速跑,促进了同学们的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了肺泡通气量,增加了血液含氧量,改善了大脑供血供氧,使机体反应变得更加灵敏,使人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原来学校集会时出现的学生晕倒现象,现在再也没有发生过。

(二)同学们在跑操过程中,必须动作规范统一。由于行进中队伍形成紧密的豆腐块,除了要保持横排的整齐,还要步伐一致,不能踩到前排同学的脚跟和自己的脚跟不被后排同学踩到,培养了学生做事时的专注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每天的跑操评比结果公示,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每个成员都努力去完成规定的动作要求,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反之,则会影响班集体,造成一定的损失。

(四)充分调动了班主任与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通过跑操,增加了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融入度,让班主任更加了解班级中同学的特点,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正确方式进行解决纠正,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增进友谊,从而有利于加强班级管理。

(五)通过跑操,使学校形象得以提升,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原来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内必须着校服,但始终有部分同学不以为然,跑操以后,大家都看到规范的统一着装,带来的不仅是外表的整洁,更是一种内在气质的表现,所以,现在学生只要进校都会自觉的穿上校服。在跑操管理过程中,由艺体组、校团委负责组织,政教处负责评比、反馈,值周教师和值周行政负责监督,逐渐形成了跑操管理体系,并将这种管理体系融入到了食堂就餐、学生就寝管理等方面,使得学校管理更加规范。

(六)全校同学按班级形成“豆腐块”,在操场通过“跑操开始”的命令,同时以相同姿势、相同频率完成跑操,此起彼伏的口号,让很多科任教师及外校同事、家长等感受到了一种震撼,正是通过我们的激情跑操,让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形成了一种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我们才能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我们认为,激情跑操不仅是一项身体锻炼的体育活动,更是学校育人的平台,使激情跑操成为提升学校的德育载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还将把跑操的内涵加以深化拓展,让跑操成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历练的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锡让等.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 孙德瑞.体育与健康[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2.

[3 ]刘清黎.体育与健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MOOC背景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程微课资源建... 下一篇:羽毛球击球动作一致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