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里埋下美的种子

时间:2022-08-23 08:03:31

在孩子心里埋下美的种子

(江苏省宜兴市丰义小学)

摘 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关键的一环,学生说、听、写能力能否得到训练和发展都可从朗读中延伸出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朗读提出了多种要求,以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为什么要重视朗读的审美性,如何提高审美的朗读性及其深远影响三方面来叙述。

关键词:语文朗读;范读;审美素质

一、朗朗书声,沉吟至今

教育应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的设计和课程安排,这就决定了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更多地考虑到提高学生整体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在备课时,在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时,如果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们的视野会变得宽阔,我们关注的范围会扩大,在课堂中,我们会补充教材中的空白,能够旁征博引,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教学有一种恣肆的气势。就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来看,语文更是一种积累的长远而深度化的学习。按学生心理发展情况来看,人文性的熏陶和培养在小学阶段更具力量。

任何教育都是要使学生面向光明的未来,人类尽管有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视界、不同的追求和价值观,但是存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规律是有迹可循的。教育带给学生一生的可持续的影响是真善美的熏陶。重视语文朗读,重视朗读中的人文熏陶,重视朗读能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朗读对有效课堂的必要不可替代性来看,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文章内容、情感、思想深处,体悟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情感价值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朗读能得到的不仅是文学性的情感熏陶,还是工具性中对其他学习部分的有效辅助,朗读中最应重视训练培养的应该是审美。

二、如何提高朗读的审美性

朗读是身心合一的训练和实践活动,需要从全方位地深入教学过程中,下文将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来看。

(一)重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

万变不离其宗,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朗读说到底是学生自身的实践和情感体验活动。根据课文的类型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也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分层进行教学,这对我们语文有效课堂的展开无疑是有益的。

(二)充分展示朗读的音乐性、图画性、表演性

如何建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着重创设一个真实、带着真善美价值导向的课堂情境。

艺术是人类所有想象力的结晶,为什么不在朗读的时候充分运用艺术的力量呢?先民在劳动之余吟唱成诗,遂成诗歌。宋人谱词成曲,流传至今。这不都是文学和音乐融会贯通的最好展现吗?在朗读中播放与语文有关的歌曲以调动学生的感受,比如,在《再见了,北京》一课中,课前播放北京奥运的主题曲,学生提前进入奥运的氛围中。在《雾凇》一课,课前播放那首让人共鸣感很强的歌曲《我的祖国》,歌曲的旋律无疑对激发学生感情起到了引导作用,而且这种引导影响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化有形的课堂教育以无形却又深远的“财富”,这难道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内心深处都会有的渴望吗?教会学生用心地体悟世界,拥有对世界的独特感知,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极富人文性的语文才会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天生是一个个充满好奇心、拥有完美模仿能力的“小演员们”。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教育过程中利用孩子们的天性,将这股力量加以引导,运用到朗读中是恰到好处的。朗读结合表演,就好像把一列火力很足的火车放到轨道上,将学生的学习模仿的热情释放出来,在他们最珍贵的童年时代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得到最大限度的能力发展。

(三)重视朗读的实践以及方式

朗读要多读,要变着方式读。教师所做不过是为学生开拓出越来越多的路,为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通往罗马的路。重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当然在一步步的提问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时,给学生自由练读的时间,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这个示范更要倾注感情。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决定了学生朗读水平的高度,所以教师自身要有足够强大和厚重的朗读能力。朗读的实践性更在于实践的时间和方式的多样性,都值得研究。

三、萌芽虽稚,历久弥新

我们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生活在阳光中,人类精神的永恒之火真善美将照亮每个人的前进之路。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不太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老师了;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只有将体验注入朗读之中,朗读才能历久弥新,焕发光彩。良好健全的人格离不开理性的成长思考和感性的体悟认知。我们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培养这样理性思索和感性感悟并存的对人类有益的人。

上一篇: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