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联动机制 建立“绿色通道”

时间:2022-08-23 07:59:23

探索联动机制 建立“绿色通道”

在定西市临洮县康家集乡,沿着盘山小路走10多分钟,在荒山的怀抱下,枣红色的琉璃瓦、明黄色的教室外墙从一排新建不久的院落里显露出来,让整个村庄也鲜亮起来。这是临洮县今年秋季刚投入使用的漆家寺教学点。校长崔志鸿高兴地说:“新校舍干净整洁,学生们再也不用挤在土房子里上课了。”

漆家寺教学点的变化得益于2014年甘肃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实施,不仅重新修建了校舍,配备了完善的教育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原来转出去的学生也陆续“回流”。

“全面改薄”以来,甘肃省按照“保基本、兜网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全面改薄”与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步实现了县域内办学规模、资源配置、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

多方联动――政策到位、多项措施加速“改薄”进度

记者来到临洮县玉井镇朱家坪小学时,正值学校大课间活动,操场学生们正在尽情玩耍。朱家坪小学是临洮县2015年“改薄”项目学校之一,从开工到投入使用仅用了半年时间。

校长马修斌说:临洮县在“改薄”项目实施阶段严格执行倒排工期制度,并要求学校、施工方、监理方三方在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记者在学校大门口宣传栏看到一张学校项目实施的“作战图”,上面明确标有建设项目单位、资金使用、建设以及竣工时间等内容。

临洮县“改薄”办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实施以来,临洮县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教育、发改、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参与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内设综合组、规划组、保障组、督导评估组和项目组,健全了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职责。

“在我们的‘作战图’上,每个领导和员工负责的工作都标的一清二楚,那个环节出状况一目了然,而且我们还会问责相关人员,真正做到了责任到人,工作进度很快。”该负责人说。

实际上,临洮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部级贫困县。近年来,虽然全县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缺口大,历史欠账多,义务教育发展困难重重,特别是校舍生均面积不达标、教育教学设施落后成为教育发展最大瓶颈。

为破解这一系列难题,临洮县紧抓“全面改薄”机遇,并规划县级资金33493万元,计划实施项目313个,从薄弱环节入手,努力弥补教育“短板”,一座座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幸福之门。

临洮县是甘肃省“全面改薄”的一个缩影。2014年,甘肃省全面启动并周密部署全面改薄工作,省、市、县各级政府成立了“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面改薄工作的组织领导,围绕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底线标准,全面摸底排查,统筹规划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方案。省“改薄办”还通过教育厅厅长向市县党政一把手写信的方式,与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全面改薄工作。

在推进“改薄”过程中,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全面改薄”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并将“改薄”项目任务列入“工作落实年”考核任务,全省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也将全面改薄作为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同时,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启动了“绿色通道”,对建设项目简化办理手续,并确立了项目进度定期通报制度、定期调度制度、项目公示制度、监督检查制度、项目评估制度、奖惩和问责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舆论和宣传机制等八项具体制度,加快了“全面改薄”工程进度。

质量为先――狠抓落实、项目实施见成效

“多媒体数学让枯燥的数学知识‘活’了起来,我现在越来越喜欢数学课了。”在皋兰县忠和中学,九年级2班学生王娟兴奋地讲述班班通带给自己的全新感受。

“全面改薄”以来,忠和中学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修建了学生宿舍和食堂,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仅多媒体设备就安装了13套,计算机70多台,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

“这样的学习条件与环境,过去农村学生哪里敢想?物理课抽象的磁场和力学,一点开电脑就简单化了,学生一目了然。”忠和中学校长仲建荣颇多感慨,多媒体教学带给学校的变化不止于此,学生视野开阔了,老师教的轻松了,学生学的有效了,学习成绩上去了。

为了用好“改薄”项目的每一分钱,皋兰县在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上,实行集中收货、全面质检、统一配送的管理模式,由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全面负责质量控制及产品集中收货、检测、验收、转运、配发工作。产品检验合格后,统一转运、配发项目学校,保证了产品安全投入使用。

同时,大宗设备采购全部纳入政府交易平台进行,对采购的申报审批、招标投标、采购验收、资金预算和拨付等环节实行动态监督;对于实施的教育建设项目坚持“双预算、不推荐”原则,即:项目学校委托两家造价公司背靠背进行预算,当两个预算价差额处于正常范围内(2%以内)时以较低的一方为准,同时不允许任何单位、个人以任何形式推荐建筑公司。

“我们从项目招投标开始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切实推进项目学校、施工方、监理方、教育、质检、财政、发改、审计‘八方联验,阳光决算’模式,严格控制项目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教育局基建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县财政设立了改薄项目建设资金专户,封闭运行。

为规范和加强“改薄”项目管理,促进项目实施进度和提高项目效益,省教育厅、省发改、财政厅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全面改薄“管理体制和职责分工”“校舍建设项目管理”“设施设备购置项目管理”,确立了具体工作制度。

省“改薄”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促进项目实施成效,甘肃省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专家团队全程参与项目监管,并完成了对全省87个县市区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的评审。同时,对每月各市县的项目月报进度进行核查和统计分析,随机抽样18个县作为样本县全程监测改薄的成效。

“第三方独立地对项目进行评审、核查,为全面改薄项目的落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对资金的分配、项目的绩效管理提供了客观、详实的依据。”该负责人说,教育厅还自主开发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项目进度跟踪管理、精细化监测统计以及教育工作科学治理的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省改薄办规定要严把规划设计关、土建招标关、建材质量关、施工监理关、竣工验收关、审计监督关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在设备采购上,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同类设备购置项目,采取“并类、并招”的办法集中采购,降低购置成本,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此外,省改薄办还坚持“问责”与“问效”并重的原则,对项目实施进度慢、资金使用效率低的市县通报到各市县党委政府,进行问责。

新校新设备――农村娃乐享优质教育资源

兰州市西固区孟家山教学点在两年前还面临着校舍陈旧、师资薄弱的窘境,不少年轻教师干一段时间就走,家长也想法设法将孩子转校,眼瞅着学校就要成为“空壳”。

如今,走进学校,“L”形橘黄色、红色相间的一排教室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水泥操场上有标准化的篮球架和足球网,操场周边都用红色的砖铺的严严实实,校园周边栽满了树,围墙上铺满了《三字经》等国学经典……

“过去学校条件差,村民就把孩子想办法转到别的学校去,不仅接送不方便,经济上也是负担。现在,村民们把孩子交到这里放心的很。”在孟家山教学点保安瞿学刚看来,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也保住了农村的文化根脉。

不仅是孟家山教学点,走进任何一所农村学校,崭新的教学楼和食堂,舒适的学生公寓,功能室一应俱全。原来“晴天尘土扬、雨后泥水场”的操场硬化一新,还新建了足球场、篮球场,配齐了教学设备,体育活动有了活力。

正是围绕“保基本、兜网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满足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和生活条件,甘肃省“全面改薄”为许多类似学校带来了嬗变,孩子们回来了,老师更有劲了。

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魏春红表示,“全面改薄”不但让藏区寄宿制学校实现了锅炉取暖和信息化教学的全覆盖,优质教育教学条件也为藏区教育留住了人才。

“全面改薄”也为教育“软件”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每个县区都在实施教师素质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等工程,教育内涵发展正在全面发力。

但是,对于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来说,要完成让优质教育资源的阳光照耀更多的孩子的艰巨任务,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在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看来,抓住了“全面改薄”这条主线,才能更大程度盘活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惠民。这样的底气来自于中央和各级教育、财政、发改部门积极筹措资金。

据了解,2014年甘肃省落实到位全面改薄总资金56.34亿元。已落实2015年全面改薄总资金44.66亿元,部分市县财政还在继续努力筹措2015年全面改薄资金。

按照甘肃省“全面改薄”规划,到2018年,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城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

据甘肃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处年底,全省共完工校舍建设项目5935个,完成新建(维修)校舍133万平方米;购置课桌凳57.9万套,达到了学生1人1桌1椅的要求;共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3万多套,提升了信息化设备覆盖率;购置学生用床10.5万张,达到寄宿学生每人1床的要求,消除了“大通铺”现象。此外,宿舍取暖设施、食堂设备、饮水设备等多方面设施也得到了完善。

上一篇:计算机模拟及其进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途径分... 下一篇:幼儿良好品德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