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消防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对策与认识

时间:2022-08-23 06:11:11

浅谈如何提高消防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对策与认识

摘 要:消防部队的实战化训练,是根据消防部队遂行作战任务需要,以适应新形势下各类火灾扑救和灾害处置,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根本的贴近实战的训练。是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提升指挥员技战术水平,通过火灾现场模拟和灾害事故还原为背景的训练模式。实战化训练的开展是发挥消防部队最大战斗力、达到人装最佳结合,避免官兵作战伤亡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实战化 灭火救援 训练 对策 认识

近年来,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对象不断发生变化,执勤装备也在不断淘汰更新,老化的练兵模式存在的弊端日益凸@,部队官兵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及演练中出现官兵伤亡的案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各地按照部消防局的部署安排,加快完善基地训练设施,强化各级指战员的培训,大力推进实战化训练工作,全面规范部队灭火救援行动,初步实现了训战一体化、组训基地化和考评实战化的目标,练兵氛围日益浓厚,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在作战行动中指战员素质能力不足、训练作风不实、实战化训练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一、当前实战化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指挥员素质仍存在差距。近年来,随着干部管理、选拔、培养、培训等措施日趋完善,基层指挥员管理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建设轨道,大大改善了基层指挥员队伍的素质结构,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思想认识程式化。当前执勤训练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练为看”“练为考”的倾向。这些问题蒙蔽了基层官兵的眼睛,考什么就练什么,占据了一些人的头脑,最终损害的是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提升。

(三)工作重点不明确。尽管部队各级把执勤训练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来抓,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都不由自主地把主要精力放到部队各项达标建设和各类考核评比上,同时文山会海和隔三差五的督查检查仍然影响基层中队的训练工作,训练时间难以保证,训练质量得不到提高。基层中队往往是顾此失彼,工作难以齐头并进,正规的训练秩序难以有效建立。

(四)技术理论研究不够。当前,基层部队对器材装备的理论学习不够,大部分官兵仅仅停留于会使用、会操作,但装备的技术能全然不知;对辖区重点场所的研究也没有深入,只停留于知道在哪里,是干什么的,对其运营情况、整个流程、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全然不知,缺乏对辖区事故灾害特点的深入研究,很少开展诸如高温、有毒、缺氧、泄漏、倒塌或爆炸等复杂情况下的实战演练和合成训练,训练的可变性、协同性和广泛性不强,对实战化训练的理论支撑不强。

(五)保障支撑还不够有力。模拟训练设施不足。从目前情况看,模拟训练设施缺乏,不能涵盖本地灾害事故类型,无法满足真烟、真火等训练条件,缺乏具备实战训练功能的设施。由此导致基于基地化和模拟化的实战训练难以开展,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训练时间、人员得不到保障。

二、提升实战化训练效果的几点认识

(一)强化战训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点。基层指挥员作为实战化训练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于实战化训练能否取得实效具有决定性作用。努力提升基层消防中队指挥员组训能力,是新时期基层消防中队实战化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1、要配齐配强基层中队指挥员。2、要完善战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3、要建立健全人才保留机制。

(二)抓好全员参训这个出发点。当前基层中队灭火救援的主体是士官和义务兵队伍,也包括一些政府专职消防员,他们作为灭火救援攻坚组队员,主要侧重专项技术和攻坚手段的丰富,但是基层的指挥员、战斗员,要开展什么类型的实战化训练,达到什么程度,没有系统的参考指标的现状,当前首要任务是把“实战化训练”的概念和思路细化为具体方案。同时建立“训、战、考、赛”四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和标准,改变以往单纯“卡时间、比速度”的成绩评定模式,注重考分工、考程序、考战术、考协同、考安全,以此引领基层部队平时练分工、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术。

(三)在实现队伍规范化管理上明显提升。实战化组训中始终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以正规化建设标准为抓手,严格落实正规化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量化考评规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查方式,抓规范管理求精细,抓作风养成求蜕变。实行了层级管理,上下联动监督,狠抓作风养成建设,坚持落实以会议管、以督促改,从交接班、操课、点名、警容风纪组织检查等规范程序和养成抓起,增强了自觉意识、遵守意识和荣誉意识,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训练方法及组织实施的实战化。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训练,要建立科学训练制度和正规的训练秩序,依法治训、科学施训。基层中队通过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明确阶段性训练目标和达标的具体方法、步骤及要求,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严格考评标准。按统一的火场组织和指挥规范科学训练,根据不同类型火灾,调动相应装备,依托实际的指挥通讯系统,从指挥、协调、控制 、通讯等各层面全方位施训,从而达到实战指挥和模拟训练相结合的全新训练模式。纠正和根治随意改变训练计划,随意减免训练科目, 随意占用训练时间,随意降低训练标准的做法,使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得到根本好转。

(五)夯实训练保障这个支撑点。实战证明,先进的、强有力的装备能生成战斗力,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灭火救援将事倍功半,甚至付出惨痛代价。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火灾形势和救援现场,技术装备上的优势体现的十分明显。因此,配齐配强先进的训练设施和器材装备并熟练掌握其性能,是提升部队实战训练效能,最终提高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的有力支撑。

结论:

“实战化”来源于实战,也必须根植于实战,从实战中总结出来,同时也要回归实战、贴近实战,不能让“实战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变了味,不能仅仅用训练的标准来看“实战化”建设问题,而是要用打仗的标准,从难从严要求训练,在整个建设的过程中带动水源、六熟悉等一系列基础工作的开展,做足灭火救援准备,为打大仗、打恶仗奠定坚实的基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唯有用“实战”来培养官兵的忧患意识,用“实战”来激发战斗力的生成,保持消防部队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上一篇:讨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其在电学计量中的应用 下一篇:探讨房屋交易管理与不动产登记的有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