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23 06:06:22

浅析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知识获取的类型,接着又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进行对比,说明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列举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其自身特点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和发展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说明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一方面,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以及知识储备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的、更加符合当代教学发展的手段与措施迫在眉睫,这也包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目前国内的教育界发展现状来说,教师群体呈现年轻化和多元化趋势,这一特点也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在国内诸多小学中,伴随着教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促进了教师的多媒体操作技术成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以应对教学方法革新的浪潮。

一、改革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资源的途径主要包括:讲授型、讨论型和自学型。不难看出,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语文课堂,抑或是学生本身,对具有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除了横向拓宽学生的思考广度,还要在纵向上逐层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层面上,老师要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培养要求,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坚定的目标和计划;在自学的层面上,老师的引导要简明扼要、程序要科学合理,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鉴于在这些方面处理的严格性特点,只有做好引导性工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到知识,而这一过程的实现要靠课堂教学改革来实现。

二、课堂教学新方法――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教学是以计算机技术发展在基础,并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者课件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过程。这是一个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数字资料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课堂教学系统。其主要通过投影仪、显示屏等输出设备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显示出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因此成了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上所必需的手段之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还具有:字迹清楚且图文并茂;以动态形式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感性地接受知识,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节省多余的板书设计,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信息量巨大;制作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

2.信息技术教学优势

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具有诸多的优势,不仅满足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还派生出众多形式的教学元素:

(1)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得多媒体教学也呈现出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的特点。同时,由于人类的获取知识渠道大多来自视觉,利用了三维动画自身的优势,非常直观地将所学内容表现出来,完全符合现代教学所提倡的教学要求。

(2)信息量丰富,教学效率高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老师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输出的知识演示能够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并延伸学生的学习视野等要求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

(3)学生课余生活更加丰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了信心或者进步较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刺激学生的眼球,让学习生活更加轻松快乐,另一方面也迎合了人们对于时尚的要求,更加具有时代感。

三、展望

到目前为止,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课堂上引用率最高的ppt形式的课件经常会造成主次不分、要点不明确以及层次不明等现象;有时候还迫使相互关联的知识分离。针对信息技术存在的缺陷,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技能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和知识储备;其次需要把握总体。在国家、社会、学校相关的语文课堂要求和教学大纲上,应制订相关的政策和路线,确保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积极传播;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上则要善于挖掘,开阔思路,将现代化小学语文课堂形式完美地表现出来。

随着人们对教学质量的日趋重视和不断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深入小学语文课堂。只有紧随时代的潮流,发挥其巨大优势,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水平。同时,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积极拓展,不断总结,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史训铭.关于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技术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2]官仕龙,谷平.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论坛,2006.

(作者单位 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校区)

上一篇:强化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