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钢琴作品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

时间:2022-08-23 04:18:26

论中国钢琴作品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

摘 要:本文作者论述了我国高校典型钢琴教学作品与民族文化特色之间的融合问题。首先作者对于民族语言风格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进行描述,再次谈论了钢琴作品对于民族音乐风格的表现,最后作者阐述了钢琴作品对于我国的民族乐器的模仿以及优良的效果。

关键词:钢琴作品;民族文化;特色;融合

在中国高校钢琴教育中,钢琴作品的选用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钢琴作品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其所运用的技巧能够熟练的把握对于学生对整个作品的理解与掌握具有很显著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加大了高校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因此研究中国钢琴作品与我国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本文作者也主要针对,我国的民族文化风格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钢琴作品对民族音乐的表现力以及对于民族特色中的各种乐器的模仿效果等方面进行展开描述。对于我国钢琴作品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一、在钢琴作品中运用的民族语言风格

不同的国家,其语言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其句型、以及语法都有这显著的不同,这些都对钢琴作品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国,民族特色鲜明,其中汉文化也是中国实用最多的语言。所以钢琴作品也深深的受到了汉语言文化的影响。

(一)汉语声韵对钢琴作品的影响。

中国汉语中,一字多韵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构成中国音乐的音调以及相关语法的重要特点。在中国汉语文化中,同一个汉字,其发声不同,则其意也有非常大的变化,这对于渲染钢琴音乐作品的情境非常重要。

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对于这种格式不同韵味的运用非常多,如瞿维创作的《花鼓》,这是在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音乐作品。《花鼓》一曲主要表现的主体是以我国安徽的当地民俗歌曲《凤阳花鼓》为基础,在演奏的时候需要演奏者的左右手在高音区与低音区之间不断的变化,这样弹奏出的节奏就能够体现出花鼓所具有的特色,其节奏也就更加欢快,具有振奋人心的功效。

再如陈培勋主创的钢琴曲《卖杂货》更是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国的典型作品,它主要是根据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的小调改变而来,具有清新流畅的特点,弹奏起来抑扬顿挫,这也主要是由于当地方言的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声域不同的原因。

根据我国南方地区方言所具有的特色,针对其自身的不同声调以及发音语调的迥异,给中国的钢琴作品的创造带来了灵感。对于我国北方语调直,以及与其重的特点,也创作出了大量的铿锵有力的音乐作品。所以说,我国钢琴作品中包含了众多汉语言文化,并且这种文化对于钢琴作品的声韵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与意义。

(二)汉语气韵对钢琴作品的影响。

气韵,在中国的很多范畴内都有运用,其对于钢琴作品的影响就更加明显。气韵是一种与大自然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这也是我国十分重视气韵研究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的钢琴作品中,气韵主要体现了一种深厚的、耐人寻味的民族特色。

在中国的钢琴作品中,必然有虚与实的结合,这也是表现作品抑扬顿挫的一种形式。如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里就运用了大量的虚音,而这些虚音也是实音的后续表现张力,有助于表现作品的抑扬顿挫之感。在演唱中就是一种甩腔的表现,而在钢琴演奏中则表现为滑音。

二、在钢琴作品中对于民族音乐风格的表现

(一)五声调式

中国钢琴演奏作品中所运用的五声调式具有较多的音级,并且所表现出的音乐效果也非常明显。

1、在复调表现方面

以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为例,这也是我国创造的钢琴音乐作品对于探索民族五声调式的典型作品。创造中展现了更多的调式中国的色彩以及韵味。在演奏中,演奏者以及倾听者都能够明显的感受出中国的民族韵味。这是一种基于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高于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很自然的将这种特色展现在作品之中,并且将乡村音乐的气韵以及旋律表现的淋漓尽致,是我国钢琴演奏作品中的典范。

2、对于和声的表现

从我国著名钢琴曲《摇篮曲》中我们可以看出,创作者依旧采用了五声的调式,并且创作者对于弹奏也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使用右手对声域进行划分,而左手要求上下起伏进行和弦,这样就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几个音域层次,同时造就了整个和声上的完美。

(二)民族风格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民族特色十分不同,其风格色彩也大相径庭,所以,民族风格在我国钢琴作品中的表现也就形态各异。

对于我国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一曲,创作者就引用了当地船工的号角声作为创作的主要素材。同时将船工那种彪悍以及拼搏的工作热情以一种豪迈的风格展现出来,这是一种合乎民族风情的表现手法。

山歌,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这是表现劳动者以及当地民族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云南民歌四首》中国的第一首《山歌》,钢琴作品创作者创对于当地民族的的歌曲旋律加以保留,而大胆的将对其和声以及节奏和复调部分加以重新的整合,深化了其自身特点的同时,还给演奏者以及倾听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所采用的《山歌》有多重不同的演奏调式的重要原因。

三、钢琴作品对于民族乐器的模仿效果

在中国的众多钢琴作品中,对于竹笛的模仿十分多见,这也是钢琴家非常喜欢的一种模拟乐器。如《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中的引曲部分就可以明显的感受出这种风格。同时,唢呐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使用也非常多见。笙,也是中国非常常见的一种民族乐器,,所以在钢琴音乐创作中也有非常生动的体现,如钢琴曲《百鸟朝凤》,就深刻的展现了笙所具有的功能,展现了我国北方民族婚嫁迎娶中的欢快场面,并且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二胡,在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发展具有最长的历史,他可以展现各种各样的情思。因此,我国钢琴作曲家也就更多的讲二胡的演奏特效以及演奏中所使用的技巧融合到钢琴作品之中。如《二泉映月》就是钢琴作品中极具渲染色彩的作品,在演奏中,演奏者更多想到的是音乐的技巧以及作品中呈现的意境,而将其原始乐器的演化忽略,更加汉族中的是旋律自身的美妙。

参考文献:

[1]卞萌.论中国钢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M].卞善艺,译.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2]魏廷格,李萌.论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理之形成[M].中国钢琴艺术研究部研究生部(油印本),2003.

[3]储望华.漫谈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J].钢琴艺术,1999 ,(1).

作者简介:王娟(1973.11-),女,山东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钢琴教学,讲师,硕士。

上一篇:发酵肉制品中亚硝胺的危害及控制 下一篇:海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