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思考

时间:2022-08-23 03:55:24

对深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思考

摘要:会计监督是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而产生的,并成为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设计优良的体制、专业素质高的从业人员、强大的执行力都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制约着会计监督职能的效用并间接导致社会经济蒙受损失。本文结合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展开讨论,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会计监督机制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 信息质量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指依据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政策方针,对单位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财务收支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其目标在于确保财务预算的正确执行,在合法合理的财务环境中实现经费的节约和财务漏洞的堵塞,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用。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金融行业内已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即会计人员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规章的前提下,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及科学设备对单位内发生的各种金融动向进行管控和检测,提高款及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及安全性,为管理决策作支撑,从而提升整个单位的经济效益。

整个监督过程中,《会计法》是基础,是所有相关责任人应该熟悉并奉为根本的法律。此外,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活动主客体是非常必要的,实施会计监督活动的所有人员都是绝对的主体,而各类金融活动则是客体,主体的工作内容涵盖了保管会计凭证、编制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等,基本要求为确保上述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及合法性。

2.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意义

首先,有效的会计监督是处理个人、单位、国家三者间利益关系的重要机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事业单位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状态,一方面要高效地利用国有资金及单位的自有收入开展业务活动,另一方面肩负着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所以严格有效的会计监督不仅是对单位领导人负责,更是对单位经济效益和国家法律负责。

其次,有效的会计监督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必要条件。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对于明确责任、规范会计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舞弊和工作差错,防止因责任不明确而造成的推诿、扯皮或越权行事而产生的管理上的失控。因此,会计监督机制对于保证事业单位正常的会计运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松弛的内部制度

事业单位松弛的内部制度主要体现在财务纪律方面,例如:由于存在制度漏洞,有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从而侵害了单位的整体利益,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单位违规占有获得的预算外收入并私设小金库。这些问题都没有被纳入到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体系里,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究其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周全,执行力度欠缺,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管停留于表面工作,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乏力的外部审查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指出事业单位应定期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及审核,经过检查与审核,评定不佳的单位要受到相应的行政或经济处罚。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单位因种种原因而没有按时按规接受检查与审核,各类罚款缺乏明文规定,罚款信息也没有在财务部门记录在案,从而形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盲区,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管系统的运作质量。无法落实到位的监管和审查在无形中为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温床,即使监管力度一再增加,但监管效果仍然无法达到期望目标,就在于监督盲区依然存在、监督重点不清晰。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审查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足也是监管机构无法在事业单位发展中起到应有作用的原因,导致整个会计监督效果欠佳。

3.会计队伍专业性较弱

会计是一份对专业性要求颇高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兼具良好的思想水平和较高的专业技能。作为会计活动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会计人员的思想水平及专业程度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能否正常有序地进行,但是现今良莠不齐的会计从业人员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效率及质量。这种良莠不齐不仅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方面,还体现在年龄方面,由于人员流动性较低,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都趋于老龄化,先进管理知识的缺乏成为必然,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造成一系列连锁问题。

4.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并执行《会计法》,及时向上级报告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但是,有些事业单位为了逃避相关部门的监管,推脱应付的经济责任,常常会二次加工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处理中产生的实际数据,即所谓的多做几本账,造成了严重的信息失真问题,使得原始数据与会计信息间存在巨大误差,这也是偷税漏税的主要行事方法。每年例行的税务检查中,数据不实、账目不清等问题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在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许可的情况下,部分事业单位私自处理固定资产,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三、如何深化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会计监管效果不佳存在主观及客观因素,因此在深化会计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必须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1.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制的效力

事业单位监督体制效力的强化可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这些关系包括会计部门内人员的关系、单位内各部门的关系、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其次,会计监督部门是由一个个会计从业人员组成的,他们是会计监督的核心部分,因此提高其专业技能就变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对《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等进行定期培训来实现,尤其需要对重要政策的修订更新进行跟进学习;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定期考核及奖惩制度激励会计人员进行自我提升,从而提升整个队伍的专业素养,为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创造有利条件。

2.强化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监督

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不仅仅是监督会计核算结果,更要监督会计核算过程。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监督:首先,要保证会计科目、会计账簿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收支计量、国有资产管理及折旧、所有者权益及负债核算的精确性,确保会计信息处理及会计行为的合法性;其次,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会计监督的电子化管理,降低人为的失误并提升工作效率,各类数据的处理及修改必须获得相关责任人的授权许可,从而规避会计信息被随意窜改的风险。

3.加强外部监管

要想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获得良好的发展及进步,仅仅依靠内部监管工作的完善是不够的,外部监管机制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财政、审计、发展改革委员会、税务等都是代表政府利益的经济监管部门,只有这些部门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并各司其职,才能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1)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涵盖了事业单位的计划、预算、收支及其所承担的国家投资项目。对事业单位所产生的预算外收入还必须跟进其资金流向,确认票款分离情况。从事业单位一开始的预算决策到最后的使用情况实施全面监督审查,才能尽可能避免漏洞的出现。

(2)税务部门:税务部门的监管重点在于纳税单位的具体纳税情况,特别要考察创收性好的纳税人是否依法纳税,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创收性好的事业单位都存在账务作假及偷漏税现象,从而比较容易引起关注。针对税务部门的监管,事业单位应该在纳税业务存在困难的时候采取税务的方法,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纳税问题实施业务训练及监管,从而在合规的情况下更为顺利地通过税务检查。

(3)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监督重点在于严格把关事业单位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并逐级监控其预算外资金的合法合理性,从而杜绝收费乱象的出现。

在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和监督重点后,各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一环扣一环,通过协作来确保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有序运行。与此同时,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惩处力度也应该加强,不能因为所谓的潜规则或关系而减弱惩处力度,只有如此才能树立外部监管机构的权威性,防患于未然。

四、结语

在以往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会计监管机制在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化与改革,事业单位的结构与职能也在不停地转变,这给会计监督带来了难度,也提出了要求,会计监督机制应紧扣事业单位财务特性的发展并做到与时俱进,从而起到提升事业单位资金运作效率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英,马晓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研究.新财经(理论版),2013;6

[2]任喜凤.浅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与策略.中国经贸,2011;18

[3]陈红.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缺陷与改进.新财经(理论版),2013;6

[4]孙权,高红琼.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商,2013;5

[5]姜亦香.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建设.经济视野,2013;7

上一篇:二十国集团需着眼于全球治理的未来 下一篇:市场调查中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