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助推师生生命成长

时间:2022-08-23 03:01:01

有效衔接,助推师生生命成长

编者按:

学段衔接问题,很多学校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将之系统化、规范化和成果化,焦作市的“引桥工程”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通过考察学习、灵活借鉴,确定了心理及环境、学科知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三项主要衔接内容,形成了多方协调、共同促进的学段衔接模式,从而使学段衔接工作从以往的单一推进变为多方面共同促进。该项工程的实施,为学段顺利衔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对推进区域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基础教育阶段,幼入小、小升初、初升高,是大多数孩子在学习生涯中必须经过的三个门槛。这三个阶段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生活习惯、孩子生理和心理变化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如何使孩子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是众多家长、学生、学校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今,这个问题在河南省焦作市得到了破解——“引桥工程”创造性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学生升入高一阶段学校面临的心理焦躁、学习方法不适应等问题,实现了各学段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焦作教育一级支撑一级的良好教育体系。

让教育适应孩子的发展

焦作市教育局主抓基础教育的副局长白战海提起“引桥工程”,就像是一位母亲谈起自己的孩子,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孩子小学学习成绩很好,但到初中后突然退步了;或者孩子在初中学习很好,但到高中后成绩却下降了。这是由于各学段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实际上,不同学段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学科知识方面,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学习方法和心理方面,小学生的年龄小、依赖性强,而初中却更多地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样一个司空见惯却没有受到重视的问题,其实影响了不少孩子的未来。”

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得“引桥工程”的到来水到渠成。

2011年,“引桥工程”作为焦作市教育科研的一项重点工作,列入了市教育局该年的工作要点。何谓“引桥工程”?据白战海介绍,“引桥工程”就是为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各学段之间铺路搭桥,缩短学生因进入高学段产生的不适应期,顺利实现学段之间的衔接。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引桥工程”实验工作,焦作市教育局成立了以马秀泉局长为组长、白战海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经过深入调研,该局将“引桥工程”实验列入近三年的工作重点,确定了“引桥工作”阶段目标,即2011年确定首批实验校、2012年扩大实验面、2013年实现实验常态化。

同年4月13日,焦作市教科所组织了“‘引桥工程’开题会议暨‘幼小’阶段教师交流会”。第一阶段参加实验的中小学校长在交流会上纷纷发言,热烈讨论。焦作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姜冬玲说:“大家都认为儿童升入小学‘普遍不适应’,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认定为‘需要适应’。因为‘适应’是每个人人生中所需要无数次面对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能力。我们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孩子学会适应,而不是通过如何‘训练’孩子,让孩子升入小学后不出现‘不适应’的问题。”她的意见实际上也是这次交流会上校长们取得的共识,而这与“引桥工程”的理念不谋而合。

多策并举助力学段过渡

焦作教育人的认真态度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任务一经提出,各方面马上风风火火行动起来。

为推进“引桥工程”的实施,焦作市教育局先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选出了首批实验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和全程指导。

孟州市韩愈小学和孟州幼儿园隔墙相临,为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小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2012年5月,他们共同制订了《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孟州幼儿园的大班老师和韩愈小学一年级的老师结成对子,互相熟悉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在学习时间、环境、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幼儿园在孩子即将离园的六月中下旬,有意识地把座位的布置由幼儿的团坐改为小学的分排坐,上课时间适当延长,游戏时间适当减少,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并留取少量的作业,逐渐培养幼儿放学回家写作业的习惯。还组织大班学生到韩愈小学参观,让幼儿了解小学课堂学习、课间十分钟活动、升旗仪式等一系列的学校生活。韩愈小学则安排一年级的教师们到幼儿园为幼儿上课,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还为大班家长举办了四场有关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发放幼小衔接家教材料200余份,指导家长在幼儿入学前就尽早开始一年级的习惯和能力培养。此举将学生入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由近三周缩短为一周左右。

焦作市还在对接实验学校校际间开展了“中小学融合衔接”的教研活动,建立起中小学教师之间直接交流的通道与对话的平台。每年的6月初,在小学生即将毕业之际,焦作市六、七年级的教师们便相互听课、观摩交流。小学教师尽早调整教学方式,为学生升入初中的学习做好准备;七年级的教师在每年9月份最初的一周内,也尽量采用学生熟悉的小学的教学方式来上课。小学和初中的教师们互相熟悉对方的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和有机渗透,为学生升入七年级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与衔接。初中及早对小学毕业生及家长进行初中学习适应性的指导讲座,尤其是对小学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等。这些逐渐形成了焦作市小升初融合衔接教育的固有模式。甚至在有些对接学校还进行了两个学校的两位教师同上一堂课的尝试——如焦作市第二十中学和团结街小学的语文教师同台展示,让学生从中感知小学和初中的差别,增强直观感受。“中学教师到小学讲课,还使得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放弃了上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省实验中学等优质学校的机会,无形中减少了优秀生源的流失。”谈到该项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焦作市教科所所长慕小永有些兴奋,“这也算是‘引桥工程’的意外收获吧!”

在焦作市解放区,探索不同学段之间融合衔接的有效途径,更是形式多样,走在了“引桥工程”的前列。除按常规围绕“中小学融合衔接”内容,适时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学科知识衔接、心理辅导、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校本培训及师资互动交流外,他们还因地制宜地实施了中小学领导换岗交流对接,即中学校级领导和小学校级领导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换岗交流一个月时间,彼此相互了解学校的具体工作,明确小学应该为毕业生适应初中的学习做好哪些方面的指导工作、学生升入初中后的学习状况对小学教育有哪些启示、初中应该怎么关注七年级新生的学习生活等。校领导的换岗交流让彼此对不同学段的工作流程更加清楚,也明晰了学校在学段衔接中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上一篇:规则教学策略浅探 下一篇:多媒体让数学课堂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