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8-23 02:43:00

浅谈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104-01

据统计,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占西部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人群在学习、生活、心理和人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关注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不仅是教育部门的问题,更是政府、社会及其学生父母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总的来讲,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1.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问题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在外打工的父母都为了表达对自己孩子的愧疚,在物质上面想方设法的满足自己的孩子,通常以金钱的方式寄回老家,然后按照孩子的需要由孩子跟爷爷奶奶领取,而有的老人又比较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钱一要便给,而且还会多给。而有的老人虽然不宠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但老人心地善良,容易受骗,他们的孩子通常以学校购买资料或自己购买学习用品为借口从老人手中骗取更多的钱财,而自己又不会合理的支配,从而将自己的钱财消费在抽烟、酗酒、上网、打电子游戏上去,有的甚至抵挡不了社会的诱惑走上吸毒犯罪的道路。

2.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刚刚脱离父母,还不适应独立生活,再加上老人与子孙属于隔代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与爷爷奶奶的生活远远没有父母亲近。他们的内心感觉到孤独而又无处倾诉、无人倾诉,这使他们的精神空虚,情绪失常。而他们又不会自己调节,这就迫使他们去寻求一种刺激来填补自己精神的空虚,因此他们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说抽烟、酗酒、泡网吧等等。另外由于父母不在他们的身边,老师又无法全面顾及到他们,使他们脱离了父母和老师的双重监视,在受到别人的欺侮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和处理,使他们的内心缺乏安全感。这样他们不得不寻求别人的保护而拉帮结伙,壮大自己的力量,变成他们去欺侮别人、打架斗殴、收保护费等等。有的甚至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最后走上吸毒、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毁灭了自己美好的前程。据媒体报道,在刑事犯罪中,未成年的留守儿童犯罪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从出生以后就离不开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而对于十三、四岁的留守儿童来说,正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父母却为了生计而远离他们去大城市长期打工,导致自己的子女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衣服穿脏了不洗、晚上睡觉不洗脚脸、早上起床不漱口不叠被子、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大小便等等,这对学校教育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2.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

在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中,由于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所以父母对于他们过于溺爱,再加上由于民族地区农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不那么重视,任其发展,有的甚至从不过问自己孩子的教育和生活问题,也从不配合学校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当这类孩子送进学校时,不可避免的会在犯错误时受到学校教师的批评教育,而部分学生家长又认为是老师藐视自己的孩子,他们宁可相信自己子女的所作所为也不相信学校的教师,冲击学校为自己的孩子保驾护航,为以后的教育埋下祸根。久而久之就形成学生不怕老师,也不尊重老师,这样老师也对学生的教育失去信心,这些学生也就顺其自然地形成厌学、逃课、上网、打架斗殴,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问题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只是由父母之外的指定监护人照管,这样虽然能使这些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得到充分的保证,但对于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他们的父母。一方面会出现有苦无处倾诉,有困难无人帮助的局面,他们很难与父母之外的任何人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另一方面,由于脱离父母的视线,父母无法对他们的言行进行有效地监管和约束,久而久之就会使这些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社会习惯。第三,由于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缺少关爱,而且自己的烦恼无法倾诉,这样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干扰,他们为了寻求倾诉、刺激和满足通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受到环境的污染,最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上一篇:谈高三化学复习中如何引导学生做笔记 下一篇: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