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课程改革存在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2-08-23 12:51:58

浅析幼儿园课程改革存在的若干问题

摘 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为此,幼儿园要建立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加强园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家长的认识,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改革 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31-02

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大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改革顺应新的形势,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在幼儿园教育改革这一大系统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贯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纲要》的精神,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将以本园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忽视新旧观念的冲突与重构

课程改革必然带来教学观、儿童观的根本转变。在课程改革中,教育观念的对立、交锋与重组是难以避免的。新的教学观的要义在于:幼儿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教学才能取得最大收益。在教学观上,一部分教师虽然接受了新观念,但其理解还存在很大偏差。如,把师生的平等关系简单地理解为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和幼儿主体地位的绝对化,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靠边站”和幼儿的绝对自主人们对儿童观的认识也日益走向科学。儿童是主体存在的,儿童是多元化存在的,儿童是完整性的存在。新儿童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但在儿童观上,存在一部分教师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儿童观去实施课程,导致“想是新一套,做是老一套”。如,看不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或多向度发展的潜力或误将幼儿的缺点当中个性化优点加以纵然。

二、新的课程模式流于形式

传统的课程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高系统性、高结构化。新《纲要》的教育理念冲击着幼儿园教育,以新理念改革传统的幼儿园课程势在必行。新的课程模式更游戏化和综合化。它更强调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探索,操作在前,总结在后,教师起观察引导的作用。但在许多观摩活动及平日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新的课程形式趋于模式化了,教师觉得只要让幼儿探索,操作在前就可以了,忽视了引导的作用了。例如,在大班科学游戏《沉浮》中,教师提供铁珠、乒乓球、塑料船等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操作并做记录“什么物体浮起来?什么物体沉下去?”却忽略了调动和启发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怎样让浮起来物体沉下去?怎样让浮起来物体沉下去?”。而在课程改革的驱动下,综合活动成为主流,活动变成了各领域内容的大拼盘。例如,中班活动《颜色宝宝捉迷藏》中,教师为了整合常识和数学领域,还让孩子逐一分辨红、黄、绿色、让孩子们重复点数1、2、3。这些课程忽略了对幼儿的启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表面上用了新的课程模式,可是流于形式,并能达到真正的作用。

三、低估了学科教学的独特功能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幼儿园课程结构更多趋向综合(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部分教师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忽略知识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要知道“知识在儿童的知识总量中虽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他们的智力发展却具有决定性影响。”前苏联学前教育专家乌索娃认为,要使儿童掌握复杂知识,则必须经过专门的作业教学(即学科教学)。学科教学在幼儿园课程结构中承担无法被替代的教育任务,发挥着帮助幼儿组织、提升简单知识的独持功能。如:内容上,学科课程是对各种历史文化遗产精华的提炼,是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形成的富有逻辑的知识体系。知识的系统化,将使幼儿的旧经验在新的理解上得以重构。能生成新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可见,学科课程在现代幼儿教育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关键是在我们如何掌握其特点并灵活有效的运用在幼儿教育中。

四、园本课程的开发举步维艰

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三级课程的研讨力度。三级课程管理给予了地方和幼儿园更多的自。目前,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重要性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园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人们熟悉的一个名词。园本课程开发需要对幼儿园各方面进行分析,基于幼儿园本身的基础才能开发出适宜本园的课程,这也决定了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主体。因此,园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它要求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大量的知识和能力,这让许多一线教师望而却步。而园本课程还必需开展以促进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为目标进行的园本培训,还必须以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支撑为基础,它不可能凭空建设,需要一定的支持。这就强调在园本课程开发中,人们还需建立相应的组织与制度,不能把关注的焦点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然而,许多幼儿园的管理者长期脱离教学一线,事务性工作繁杂,对于园本课程的开发缺乏思路与计划,导致一个能充分体现幼儿园和教师首创精神的过程举步维艰。

以上结合本园情况对课程改革存在问题做四点分析。在下面的文章中,本人将就理想的课程模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1.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设计适龄、适度、适量的幼儿园课程,这课程是幼儿能做得到、学得会的,是他们感到有兴趣的,是他们有需要的,理想的课程内容更要注重启发爱心、启发思维的培育和创造力的培养。

2.优质的幼儿课程内容应包括:资料丰富--日常生活的常识、大自然的知识、科学的知识、环保的知识等;具体的图画;螺旋式的教学--除了基本的常识外,按年龄的增长,增加具趣味的新知识,可扩阔小朋友的知识,增强智慧;主题教学;配合多元智能的发展。

3.优质课程在活动设计上应注意幼儿的主体性的发挥,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理想的课程应在设计上发挥了系统思考的优势,以幼儿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作为设计的焦点,用整合方法,进行主题教育。在主题中,整合动作、认知、语言、自我社交、情绪四方面发展目标,制定整合网络,在学习内容上统整生活化教材、在教学中采用活动化方式,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4.理想课程模式还必需有效地实行国家、地方、幼儿园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加大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幼儿园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在园本课程开发方面进行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2]黄晓星.“学生评教”意欲何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3期.

[3]易棉阳,万晓红.张百熙与近代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上一篇:端口环路引发的网络故障及处理 下一篇: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