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毒气 3期

时间:2022-08-13 06:57:50

中国传说中的仙境胜地,都是雾气缭绕,所以我们的舞台,常常爱用干冰制造出梦幻烟雾。但我们常常忘了,中国传说中的地狱幽冥,也是黑雾深沉。直到我们亲手制造的雾霾幽灵出现,我们才恍然,仙境地狱都在鸿蒙迷雾间。

浪漫伦敦雾

1927年的一夜,多情的徐志摩在他钟情的林徽因耳边呢喃:“你知道康河最美的是什么?是这雾,这月光。它像母亲一样梳理你的发丝,擦你眼角的泪滴。有了这雾,这月光,你才不会感到无家可归”(林杉《林徽因传》)。

那时,在有情人眼里,伦敦的雾,如情思般缠绵香远,如诗人般忧郁灵动。以至今日,美国产的“伦敦雾”风衣,还常常被误解为英伦风情的浪漫意象。

毒气笼罩伦敦

然而,1952年12月4日夜,当24岁的芭蕾舞演员芭芭拉和她的未婚夫从一个宴会出来,刚推开门,就觉一股硫磺和煤烟的气味迎面扑来。他们的鼻子、咽喉受到刺激,没走几步就开始咳嗽,但怎么也咳不清口里难受的金属锈味。入目所见,伦敦城大雾弥漫,把大街上的电灯笼得只剩一点昏黄,就像在剥洋葱,他们的双眼随即被刺激得泪水直流。她未婚夫把车灯开到最亮,仍看不清前路。她只好下车,一边摸索着步行,一边吆喝引导汽车小心寸行。芭芭拉穿着晚礼服和高跟鞋整整走了20多公里路,凌晨5时才回到家。这时,伦敦雾,在她看来,只是令人窒息的恐怖毒气,哪有半分康桥烟雾的优雅情调。

12月5日,伦敦城无一丝风的气息,整座城,团在黄色云雾间,各色建筑在浓雾中鬼影魅惑。正午时分,仍不见丝毫日光。马路上少数上路的车大开雾灯,也只能在昏暗中寸寸挪动;执勤的警察得手持火炬,以便在浓雾中看清别人和被人看到。随着气温的降低,满是烟尘的雾气,化作黑色细雨,夹带着鹅毛般大小的片片煤屑飘坠大地,空气弥漫着恶臭,散发着挥之不去的辛辣。走在路上的人们裹紧头巾,一边捂着简易口罩咳嗽,一边小心翼翼地摸索人行道边的栅栏前行,看不见前面的手臂,看不见下面的双脚,只余一团影子在浓雾中踟蹰,活像一幅地狱幽灵徘徊图。

疾病与死亡

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笼罩在伦敦城上空的雾霾之前,“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有毒烟雾(老舍语)穿门入室,无处不在,侵袭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当时正在参加农牧业展览会的一批动物深受其害,绵羊发起高烧,老牛当场死亡。宠物主人给宠物戴口罩,农场主人给牲畜喂药医治,也拦不住大批动物烟雾中毒而死。

在此期间,因烟雾侵扰产生胸口窒闷、咳嗽、喉痛、呕吐等症状前往医院看病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伦敦大小医院人满为患。一位住在伦敦市立公园附近疗养院的老人史密斯,受烟雾侵扰,胸闷难当,心脏作痛,全身直冒虚汗,伴有咳嗽呕吐,经过紧急救治,还是于12月6日凌晨因呼吸极度困难、心脏衰竭离开人世。据英国官方的统计,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像史密斯这样受烟雾酷刑病重无救的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数据来自于《大灾难》一书)。

成千上万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也患上了支气管炎、流感、心脏病、肺结核、肺炎、肺癌等各种疾病,致使灾后长时间内伦敦居民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灾前成倍增长。

危险的烟尘

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直到灾难过去,伦敦城825万居民才噩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亲历了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酿成这次伦敦烟雾事件,表面上看是因为伦敦地区遭遇逆温层现象,几乎处于零风速状态,以致地面冷雾阴霾不能逸散。但实质上,白云深处也能有人家,危险的并不是雾,而是毒雾,工业排放和冬季取暖燃煤的烟尘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采煤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使伦敦很快成为工厂林立的工业重镇。工业生产及近千万的居民取暖都大量烧煤,伦敦城成千上万的烟囱浓烟滚滚,造成了“可以与日全食相比的黑暗”。“雾都”、“阴霾”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就常常出现。查尔斯·狄更斯《荒凉山庄》开篇就将伦敦的雾描述为“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据史料记载,伦敦早在1837年2月就遭受过有毒烟雾事件,当时至少造成200名市民死亡。可以说,伦敦这一毫无节制地排放燃煤废气的工业城市,1952年的这场“雾都劫难”,是在劫难逃的自然报复。

当时伦敦城上空气旋停滞不动,致使黑雾压城5天不散。工厂照常生产,居民照样取暖,烟煤燃烧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上扬起的尘埃不断蓄积,伦敦市空气中的烟尘最高浓度达每立方米4.5毫米,比平时高了10倍;二氧化硫最高浓度达3.8毫克,比平时高了6倍多,形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几十年后,科研人员才弄清,粉尘中的三氧化二铁促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遇雾中水滴变成硫酸。正是附着在烟尘或雾点上的硫酸液沫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引发各种呼吸疾病致人重病或死亡。

法律措施

劫难之后,英国民众和政府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议会经过4年的研究,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这部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制定了区内只准烧无烟燃料、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推行集中供暖等规定。但由于当时没有弄清烟雾致害的真正原因,无法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致使伦敦在1956、1957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严重的烟雾事件。

1968年,英国基于对烟雾粉尘危害性的科学认识,又出台了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严格制定各种废气排放标准和明确的处罚措施。此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和重工业设施迁出城外,才显著降低了大气污染程度,避免了骇人的烟雾事件再度发生。到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先前每年90天左右减到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至5天。

绿色伦敦

上一篇:电子文献载体及信息保护技术 下一篇:历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