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下的历史课堂等待艺术

时间:2022-08-23 12:39:04

基于小组合作下的历史课堂等待艺术

“课堂等待”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艺术性和技巧性的教学方式,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内,教师通过适时、适当的等待,为学生思考、知识融会提供更多空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就是创新教学的一种,而历史课堂与“等待艺术”融合,能够充分构建起学生与教师之间“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氛围,同时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小组合作基础下的课堂等待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提问后等待:给学生更多展示机会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以“立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为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之一。在传统课堂提问中,教师的等待时间大约在2秒-5秒钟,超出这一时限,则被视为课堂“冷场”,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怀疑。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的等待时间也成为必须“拿捏”的一种技巧。如果单纯追求提问效率,在造成学生思维高度紧张的同时,也会使成绩好的学生获得更多发言机会,而学习较差的学生表现机会更少。改变学生“进度脱节”这一问题,正是历史课堂等待艺术的明显优势。

另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胆怯”因素,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一些学生会由于不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而犹豫不决。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等待,激发学生的回答热情,教师可以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例如:“现在已经有七位同学举手,老师相信经过思考,会有更多同学可以回答这一问题。”在等待与语言激励下,学生将具备更多的学习自信,历史课堂也将更为生动活泼。

二、学生回答后等待:延迟评价,拓展思考空间

在历史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说:“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够全面,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补充。”有些教师认为这是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好方法,但是从学生角度而言,教师如果过于重视最终答案的正确,就会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有所疏忽,忽略了学生答案偏差的成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因素,造成学生在学习水平、理解程度、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教育专家指出,学生知识水平的不足往往能够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而对于学生思维状态的真实了解,正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

例如在《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对隋唐文化的突出表现以及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为什么世界各地将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具有延伸性,所以教师不要急于要求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而是应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当学生提出“唐朝时期的外交高度发达”后,教师再次给予学生一定的等待时间,并提示学生从唐代的政治经济方面进行考虑,之后有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因为唐代国力强盛,在世界各地具有高度影响力。由于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为学生预留了一定的等待时间,所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成度明显增加。

三、小组探究中等待: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课堂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初中历史课堂更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不断增加,而学生之间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进行认真观察,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和探究方向,以此适当应用等待艺术。在小组探究活动中遇到难题是必然的,而这些正是学生发现知识矛盾点、积极汲取新知识的源动力。教师需要利用课堂上的空白和停顿,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路是否发生偏离、探究方向是否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更有效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课堂等待是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项教学艺术。利用课堂等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重点,缓解课堂紧张气氛,使学生理清思路,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课堂等待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空白,也不是课堂思维的停顿,在等待形式的应用、等待时间的掌控、等待结果的反馈中需要形成完整的课堂反应链,从而使历史教学更加立体化,促使学生在等待中迸发思维的火花,为构建小组合作下的有效历史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三和初级中学

上一篇:刍议市政工程中的软地基处理技术 下一篇:培训是一种成长 成长是一种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