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古牌坊探幽

时间:2022-08-22 10:47:37

摘 要:单县古牌坊作为中国古代牌坊建筑的一部分,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的实证。本文从单县古牌坊的历史、建筑特点、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牌坊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单县古牌坊 历史 建筑特点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382-01

山东单县,安徽歙县都是全国著名的“牌坊之乡”,原因在于历史上两地牌坊众多,建造精巧、雕刻精美而闻名。据史书记载来看,自宋代至清末,单县共建有牌坊一百余座。历经一千余年历史岁月的洗礼,现仅存百狮坊、百寿坊二坊,其余都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单县古牌坊作为中国牌坊建筑的一部分,已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景。

一、单县古牌坊的历史

《辞海》把牌坊定义为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牌坊往往由两根、四根、六根或八根平列的立柱作支撑,上面横有附带刻字的额坊。因与宫殿、住宅、寺庙相比体积较小,建筑学家把牌坊定位为建筑小品或次要建筑。牌坊,有时和牌楼同称,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柱顶仅有额坊而无楼形建筑的称作“坊”,额坊上设斗拱起脊,或单檐、重檐、三重檐加以装饰的称作“楼”。牌坊,确切一点应称作“坊牌”。《说文解字》认为:“坊,邑里之名,从土方声。”“邑”和“坊”都是古代行政单位的名称。“牌,牌榜。”“榜”同“”,即匾额。近现代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认为:“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隋唐时期城市里盛行里坊制,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为方便人来往,坊墙上设有坊门。最简单的坊门往往由两根立柱构成,且中间横有书字的匾额,以示区别。宋以后,坊墙取消,坊门作为一种传统保留下来,成为横跨大街小巷的牌坊。至于牌坊的起源时间,学术界尚未定论。一种说法认为,春秋中期已出现牌坊的雏形。《诗?陈风?衡门》有诗道:“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可能是最早的牌坊雏形。梁思成认为:“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形成者也。”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牌坊在南宋已经出现,至明则成制。牌坊还有表彰性的意义,起源于汉时的“榜其闾里”,经唐宋之“树阙门闾”,至元明清已改用“旌表建坊”的做法。总之,明清时期,我国神州大地上牌坊已经随处可见,达到了鼎盛时期。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建筑也深受影响。单县地处山东西南部,毗邻孔孟之学故里曲阜,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涌现出许多贞妇孝子。为弘扬封建伦理道德,褒奖节烈之风极盛,建造牌坊加以褒奖是官府和民间的共同所望。另一方面,此地具有悠久的石雕传统。离单县不远的嘉祥地区多山,盛产石料,当地石匠具有高超的传统雕刻技艺,古朴美丽闻名于世的汉代石刻画像便是佐证。基于此,遍布单县的古牌坊出现便不足为奇了。

单县古牌坊始建于何时,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很难言清。单县古牌坊多产生于明清时期,以节孝功德类为主,石制居多。其中著名的百狮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是为褒奖文林郎张蒲的妻子朱氏建,百寿坊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是为褒奖翰林院孔目朱叔琪的小妾孔氏而建,都属于标榜节孝类。在古代中国,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严肃的事情,须经过政府的许可、拨款和民间的资助才能完成。贞节牌坊在标榜节孝、为人提供行走识别之便之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套上了沉重的思想枷锁。而今屹立在单县街头的百狮坊、百寿坊被修葺一新,成了单县的一大旅游文化资源。

二、单县古牌坊的建筑特点

在中国,牌坊从建筑样式和风格上大体分南、北两派。南派讲究秀丽精巧,其中徽式、苏式、桂式的牌楼,往往檐角高挑,淑女气十足;北派则受传统皇家建筑影响,多借鉴宫廷建筑方法,显得凝重粗犷。单县古牌坊属于北派风格,厚重大气,但雕刻装饰又不乏南派风格的秀丽华美。

从建造材质来分,牌坊分为石坊、木坊、砖坊以及混合材料四类。石坊往往显得庄重威严,而且坚实纯美,能长久保存,但需要有高超的石雕技术才能完成。木坊采用木材宜于雕刻造型,但容易腐朽毁坏。百狮坊、百寿坊属于石制牌坊,精雕细刻,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沧桑而屹立不倒。

百狮坊,旧称张家牌坊,因其坊柱夹座上雕有一百个形态各异的大小石狮而得名。牌坊全石结构,整座坊通体间架搭配均衡匀称。坊高14米,宽9米,四柱三间五楼,8根夹柱分8组,三门三层跨街建筑,中间门洞较大,便于走车马,两侧方便行人。正间单檐、次间重檐、歇山顶,斗拱交错,戗角起跷,通体雕刻。百狮中的雕有八个大狮,每个大狮身上、足上各有五个小狮攀援戏耍,尽现天伦之乐;夹座周围雕有幼狮群戏图,憨态可掬的幼狮三两戏耍,或争戏绣球,或蹦跳翻滚;立柱上透雕出的四条龙在祥云间蜿蜒出没,盘旋回舞。最令人称奇的是正间额枋数十朵碗口大小的缠枝牡丹,采用透雕手法,牡丹深及盈尺、间隙细密、花繁叶茂,雍容华贵。牡丹间又以变形云纹相连,寓意“富贵万年长”。“圣旨”匾额周围又雕有“二龙戏珠”,石龙宛如在云间腾飞,惟妙惟肖。牌坊其他部位还衬以平雕、浮雕或透雕的花纹图案、珍禽异兽,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百寿坊,旧称朱家牌坊,因其坊心前后雕有一百个形体各异的“寿”字而得名。其结构与雕刻大体与百狮坊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坊底座左右面采用浮雕手法雕刻的方形鹤、蟠螭和圆形、图案等,刀法简洁冼练、造型古朴典雅。坊后夹板上雕刻的32幅花卉鸟禽图,构思新颖,布局严谨,雕刻精细,生动逼真,堪称杰作。

百狮坊、百寿坊营造法式精巧、装饰手法繁多、装饰艺术精美,融合了精美的石雕艺术、细腻的绘画手法、优雅的匾联文辞和别具神韵的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手段,堪称单县古牌坊建筑的代表之作。而今,百狮坊、百寿坊被有心的商家抢注成盒装羊肉汤等商品商标,走销海内外。

分布在单县其他地方的古牌坊也多为节孝坊,全石结构的居多,间有木制牌坊,旧时或立于大街路口、或村头桥头,往往四柱三间,其平面多为“一”字形,柱和额坊之间往往雕龙刻凤,辅该以牡丹等花鸟禽兽图案以及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构筑精巧,斗拱重檐,气势巍峨。可惜它们大都已不复存在。

三、单县古牌坊的文化内涵

单县古牌坊除了实用意义上的彰显功德、节孝、空间划界、地理方位识别、通行等标识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物质承载精神,器物记录历史。建筑是文化的符号和重要组成部分。梁思成认为:“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单县古牌坊,特别是百狮坊、百寿坊,作为中国古代牌坊建筑的上称之作,从建筑模式和技巧上都集中体现了古代能工巧匠们的智慧,是研究中国传统牌坊建筑史的活教材。

单县古牌坊上的雕刻图案和花纹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雕刻题材上,古牌坊强烈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雕刻的内容往往有龙、狮、鹿、麒麟、吻兽、象尊、牡丹、寿、福、大海、祥云、如意以及历史故事、戏曲人物等等,石匠们在有限地建筑方寸里聚合了自然与人间的所有美好东西。“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牌坊的取材虽然多是冰冷的石头,然而带给人的却是富有暖暖人情味,深入人心的社会生活理念,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研究古代民风民俗的珍贵实物。

古时建造牌坊,无非是标榜功德,宣扬封建道德伦理纲常名教忠孝节义等。单县古牌坊多为节孝坊、间有褒扬人物牌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学思想影响,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宣传,褒扬官方认可的社会正气,是封建社会官方传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百狮坊、百寿坊的树立,张蒲的妻子朱氏、朱叔琪的妻子孔氏其人其事,在当地有了广泛的传播,且对周围的人起着潜移默化地的影响。再有,牌坊的“坊眼”往往雕刻或书写着牌坊的名称,有的还附刻有文字来阐明牌坊建造原因,牌坊无形中便成了记录历史的载体。单县古牌坊就如同一座座历史活化石,记载着单县历史上存在的真实人物和发生的历史。

总之,单县古牌坊除了建筑外形上给人以美的震撼和艺术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单县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研究明清时期单县的历史风貌提供了独特而珍贵的实证。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古代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3] 荧其帧,《牌坊文化探略》,《东南文化》,1999年03期.

[4] 乔云飞、罗微,《牌坊建筑文化初探》,《四川文物》, 2003年03期.

[5] 刘毅,《徽州牌坊》,《紫禁城》,1992年05期.

[6] 樊红蕖,《“小品建筑”之美――单县牌坊刍议》,《艺术教育》,2009年03期.

[7] 宫磊、仝晰纲,《鲁西南古牌坊》,《走向世界》,2011年07期.

上一篇:对石头画内涵与形式的思考 下一篇:多媒体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