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分工深化与产业链延伸拓展

时间:2022-08-22 10:30:22

论农业分工深化与产业链延伸拓展

摘要:分工与交易互为条件。市场范围的扩张和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促进农业分工深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的根本动力。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表现为迂回生产环节增多、价值链分解、物流链延伸和空间链拓展等。顺应我国农业分工深化的客观趋势,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是政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农业分工深化;产业链延伸拓展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3)03-0013-07

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分工与交易相互作用促进了市场和企业等经济组织形式的产生和演进。三大产业之间以及农业内部之间的分工深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的重要力量。农业分工深化会驱动农业产业链多维度的延伸拓展,表现为迂回生产环节增多、价值链分解、物流链延伸和空间链拓展等。当代国际农业的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之间竞争,而是表现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是依靠单个生产或营销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是要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促进产业链环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一、市场范围的扩张是农业分工深化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说:“交换和分工互为条件”[1],商品交换是推动社会分工深化的重要力量。“不同种类劳动的相互独立,即它们的产品必须作为商品相互对立,并且通过交换,完成商品的形态变化,作为商品相互发生关系。”[2]商品交换愈发达,市场范围愈大,社会分工愈细化、专业化程度就越高。虽然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但各生产部门分离开来并且独立起来的主要推动力是商品交换,各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只有通过把产品当作商品来交换才能建立联系。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出现和存在;并且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反之,如果市场范围没有扩张到一定程度,即需求没有扩张到使专业生产者的剩余产品能够全部卖掉时,专业生产者就不会存在。正如亚当・斯密所指出的:“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的物的剩余部分。”[3]因此,市场范围的扩张是分工深化的必要条件。

影响农产品市场交易范围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的空间范围、人口数量和结构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等因素。一般地说,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是受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交通通讯技术等因素制约。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与人口规模扩张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人口增长越快,农产品市场需求越大;在人口总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农产品市场需求也会增大;人口密度越高,市场交易成本越低。“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都是消费者的需求。”[4]当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时,人们对农产品需求呈现数量增长和品种多元化的趋势,并且随着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换代,会引导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从而推动农业内部分工的深化。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农业产品是市场交易活动中历史最悠久的物品。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封建割据以及交通通讯技术落后,造成了市场交易的地理范围狭小和市场交易效率的低下,使农业生产均衡为自给自足的状态。农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在相当长时间里没有明显的变化,这是与封建制度及自然经济相联系的。到14、15世纪,地理大发现、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也为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产业革命后,工业化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运用,引发了农业革命,大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并冲破了封建制度的羁绊,从而“把农业从原始的、拓荒的,并且很大程度是自给自足的产业变成一个在科学、资本主义和商业化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现代产业。”[5]资本主义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就是在市场扩张和技术进步中得以实现的。主要表现在:(1)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市场交易会使生产者发现,各种不同产品在不同的区域的单位生产费用有着明显的差距,用单位生产费用低的产品交换生产费用高的产品是有利的,于是就形成了以区域优势为基础的区域化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就是在国际和国内农产品贸易的双轮需求驱动下形成的。1860-1897年基本奠定了美国农业生产区位的基本格局:东北部集中生产水果、蔬菜和奶产品;上南部集中生产烟草和猪牛饲料作物等。专业化区域分工加深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性,但又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贸易依存度,因而也是一个创造和扩大市场的过程。正如列宁所指出:“技术进步必然引起生产的各部分的专业化、社会化,因而使市场扩大。”[6]正是因为交易与分工相互促进,从而使现代农业得以高效率协同运作,产生出前所未有的高生产率和比较效益。(2)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它一方面使农业由社会最不发达部分的单纯经验的和机械地沿袭下来的经营方法,在私有制条件下一般能够做到的范围内,转化为农艺学的自觉的科学的应用。”[7]技术进步和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内部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环节的分工和专业化。一个农场的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酒药,甚至收割都可以雇用专业化的公司来完成。在饲养业中,人们往往只负责家禽、家畜全部生长期中的特定阶段(例如只负责生长期头一个月的饲养),然后卖给承担下一工序的企业,这样,从家禽、家畜的诞生到成熟可划分为许多工艺阶段。农业内部诸多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又推动了各个经济主体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各种契约一体化及产权一体化使农业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交易成本的节约是农业分工深化的基础

农产品市场交易的扩张,只是农业分工深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市场交易范围的扩张只是意味着交换机会的增多,因而为分工深化带来一定的可能性空间,但两者并不呈现直接的对应关系。当市场交易范围缩小时,分工程度会随之降低;当市场交易范围扩大时,分工程度未必会随之提高。这是因为专业化程度与交易成本成正比关系。在非专业化经营方式下,农业生产者经营呈现多元化特征;虽然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但由于其自给自足性强,对市场依赖弱,从而交易频率大大减少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成本虽然下降了,但由于其对市场的依赖性,交易频率和交易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当专业化程度增进所带来的生产成本节约大于交易成本的增加时,专业化程度才会提高;当专业化程度增进所带来的生产成本节约小于交易成本的增加时,专业化程度就会降低;当专业化程度增进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节约等于增加的交易成本时,专业化程度达到极点。因此,“如果交易效率和/或专业化经济程度极低,则均衡为自给自足。如果交易效率和专业化经济程度足够大,则均衡为极度专业化。如果交易效率和专业化经济程度处于两个临界值之间,则均衡分工水平随着交易效率和专业化经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8]

上一篇:基于探究性教学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式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