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之互动型展项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08-22 09:42:00

科普教育之互动型展项管理的探讨

摘 要: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预示着会展业新的方向——展览展示模式逐渐向多媒体、互动方向发展。传统的声、光、电展览已经很难吸引游客的兴趣。而利用展品的互动性,将展示技术与功能完美结合,充分发挥互动展示各种优势,把枯燥的展项变为可感、可触的切身体验,使公众进入可参与交互式的新时代,引发游客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普及的最终目的。本文作者以长期从事科普工作者的角度,剖析了互动型展项的优点与管理的方式,抛砖引玉,诱发对于科普展示教育进一步的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字:科普教育;互动性;互动型展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63-0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的精彩、成功。世博园不仅展现了大量的高新技术,更让世博游客享受到了新技术的便利和震撼。从中国国家馆极具震撼力的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到沙特馆如梦如幻的巨幕高清投影;从德国馆巨大的LED“互动球”,到“城市最佳实践区”蒙特利尔案例呈现的720块活动面上的动态影像;不管是日本馆的“生活墙”,还是比利时馆的互动电视,似乎都预示着一种新方向——展览展示模式逐渐向多媒体、互动方向发展。[1][2][3]

一、上海科技馆互动型展项的管理的实例

互动展项摆脱了传统展示灌输式的展陈手段,增强了展示内容与参观游客之间的双向互动,提升了数字展厅的参与性,吸引游客眼球与参与度的展陈效果成为各大展馆追逐的数字展厅必备展项。互动型展项在我馆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它是一种新形式的科普教育展示方式,因其具有参与性强、可使游客近距离进行切身体验而深受喜爱。那么如何才能够把讲互动型展项管理好、讲解好呢?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在管理互动型展项时会出现诸多的问题。由于互动型展项参与及排队人数众多,实际操作中“长篇大论”式讲解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只能简要讲解一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游客还未清楚明白整个参与的目的与适用的科学原理时就“匆匆上马”,事后亦无法将科普教育的需要表达的展示目的、科学原理准确传达给游客。如果需要同时对众多游客进行同时讲解时,又无法将展示原理传输给每位在座的游客。这就是参观人数众多时的科普展项管理与科普知识传输之间存在的一对矛盾。

如何更好得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认为根据互动型展项单次可接待游客的批次、人数,可大致分为两类:单体互动型和群体互动型。在上海科技馆,单体互动型典型展项主要有:人与健康展区的“足球”、机器人世界展区的“与机器人比射箭”等等。群体互动型主要典型的展项有:人与健康展区的“食物的旅行”、信息时代展区的“网络传输”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互动展项,其管理与讲解方式也应有差异对待。单体互动型按其可采用的讲解方式又可大致分为两类:“疑问式”讲解与“示范式”讲解。“疑问式”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展项提出问题,激发游客的好奇心、探索欲,使游客的带着问题参与展项互动,再给予解答的讲解。例如宇航天地“月球行走训练器”,就可以问‘为什么在月球上行走会感觉很轻松呢’?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示范式”讲解就是展区管理员实际演示展项操作步骤,通过整个示范讲解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将一些科普知识、操作要领等灌输给游客。典型的展项有:宇航天地“星球称重”等。单体互动型展项特点在于参与不同形式的展项体验,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能将科普知识传递给游客,从而达到科普教育地目的,而不仅仅局限在玩、如何玩的范畴。

群体互动型展项,比较适合于“点到式”管理与讲解。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无法与游客一一陪同讲解,故几句具有前瞻性的表述或许就能将整个展项展示的目的、原理及其方法等要素呈现在游客眼前,比单单照本宣书似的管理要生动形象地多。举个典型的例子,在人与健康的“食物的旅行”展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自己成为“食物”被吞入口腔,在体内被消化的整个过程。从中可以告知游客的如下科普知识:从口腔到整个消化过程;3D立体投影演示的原理;四维动态效果的展示等科普知识点。通过对于群体互动型展项的“点到式”讲解,方便管理了展项,又使游客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可以对互动型展项进行更加深一层次的讲解:即“剖析式”的讲解方式,让游客可以带着问题回家。当然,这对我们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展区管理员对于大多展项包含的科普原理要深谙于心,可以通过对系统原理的剖析,告诉游客展项的工作的原理,满足大多游客对于展项的技术原理的求知欲。

优化互动型展项的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在展项管理的时,可以采用过程讲解为主要出发点,原理剖析讲解为辅,安全要素兼管的三位一体管理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游客参与互动展项后进行的回访改进,通过了解游客对于展项管理与讲解的满意度,以作进一步优化改进;组织员工参观国内外先进科技馆交流讲解经验等多种不同方式不断提高互动型展项的管理能力,力争在新一轮的工作中“提速、提质、提效”,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需求。

二、未来科普教育之互动性的发展趋势

本人从事科普教育展示管理工作多年,发现目前我国科普教育在传播方式、手段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科普知识展示方式难以吸引大众,很多地方还是用传统的挂图或者是黑板报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如何以受众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载体让游客接受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不断优化科普教育手段,解决传统科普形式单一的弊端,增加展示展品时充分考虑不能只重视形式,而没有内容,必须选择能更适合展示内容的展示方式,合理增加互动性,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更好地促进科普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4][5]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普网 www.kepu.省略.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www.省略.cn..

[3]北京科普之窗 www.bjkp.省略.

[4]天津科普网 www.tjkp.省略.

[5]中国科学技术馆 www.省略.cn.

上一篇:浅谈提高生物学习兴趣的几种情境创设 下一篇:小学生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探析以及优化策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