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哲理思辨作文一把梳子

时间:2022-08-22 09:06:00

给哲理思辨作文一把梳子

哲理思辨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

一、内涵解读

哲理,一般指关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原理。思辨(或思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1)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2)思考辨析,如“思辨能力”,哲理思辨就是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原理进行抽象或形象的思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载体,故而我们在写作中驱遣语言就是在运行思想,调动思维,当然也得表达情感,传播知识。哲理思辨在写作中基础性的也是较为常见的呈现形式为“关系哲思”。无论是宇宙还是人生,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或相关、或相对、或相似、或相反、或相容等复杂关系,但最基本的是矛盾对立关系,比如生和死,兴和亡,荣与辱,久与暂等。如果我们能将这种字面上“对举”的关系梳理清楚,理解深刻透彻了,其他各类关系也就不在话下了。

就此类主题作文的命题而言,其形式主要有两种:(1)直接亮出话题,如2001年北京摹拟考题,直接要求以“冷与热”为话题作文;(2)由具体材料抽象出话题,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先转述“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再提出两个问题,而后抽象出话题。

二、哲理思辨主题作文的类型

哲理思辨主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走与停”、“忘记与铭记”等都属此类。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当然,写作时不能满足于是非取舍的判断,而要说明做出判断的理由,如,为什么不能自满、自负,而要自信,为什么要向前看,而不能只是向钱看的理由。

3.条件转化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相互转化。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大流”。

5.制约互动关系:即指题目或话题的几个概念或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树木组成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的好坏又对树木的成长产生影响。这道理就如“个人・群体・社会风气”一样。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从一种层面解读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并列共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 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思辨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四、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构成思辨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话可说的关系,精心构思,以至成文。

上一篇:戴着镣铐飞舞 下一篇:小城镇高中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