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教士对第二英帝国扩张的作用

时间:2022-08-22 08:27:02

【摘要】第二英帝国的政治领土、商业扩张和思想文化扩张,利用社会舆论召唤道德以弥补帝国声誉等,在传教士宗教使命感的作用下达到完美的统一。信教传统、组织基础、物质保障、民族性格和帝国情怀等精神动力,以及同帝国扩张的相互影响是传教士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因素。而对这种行为的评价,则要站在不同的角度。

【关键词】传教士;第二英帝国;扩张;精神动力

对一个帝国而言,扩张既是经济和政治上的,也是社会文化与思想上的。英国作为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历史上传教士及其所在的宗教组织对第二帝国的扩张产生了一定作用,这种作用虽没有武力征服来得直接有力,但却不容忽视。

相关专题研究的大型著作暂时没有,但很多学者在言论中会提及。英国著名帝国史专家罗宾逊曾指出:“伦理道德观念始终是不列颠帝国主义的第一个庇护所。我们有理由确定,这是因为,对于帝国的成长,神学和剩余资本或者高速率枪炮是同等重要的。”。多萝西・汤普逊则说传教士确有“支持被征服人民的权利”,但总体上“殖民地和土著居民的传统都不被征服者所尊重。”张本英也提出:“不同历史时段内,基督教传教活动的重点和作用是不同的。”

国内学者研究传教士和英帝国扩张的关系时大都立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较多关注传教士对中国的影响。就研究成果来看,传教士的总体形象为“殖民先锋”,但承认传教士在一定程度上对被侵略国家的科教文化发展等方面有帮助。相关著作有尚智丛的《传教士与西学东渐》,等;期刊文献有王涛的《教会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此处不赘述。

本文试图在一定的文献基础上从表现、原因和评价三部分论述传教士对第二英帝国扩张的作用。

一、传教士在第二英帝国扩张中发挥什么作用?

英国人四处奔走,试图将制度、技术文明以及基督教的福音传播到全世界。其中“宗教在维护道德的严肃性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传教士利用宗教手段在第二英帝国扩张的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第一,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扩张中发挥作用。传教士主要通过对英帝国所属的殖民地进行思想灌输和信仰改造来实现。这方面的作用与宗教职能的改变有关。最初传教士一般被看成给海外英人带去宗教安慰,自福音派兴盛以来,大量传教士在海外传播基督教教义与文化,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教化土著人和半开化的落后民族。宗教职能上升至此,也就意味着扩张。因此传播上帝福音成为第二帝国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之一。

第二,对第二帝国扩张的道德进行修缮,以挽救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受损的名誉,利用社会舆论作用影响帝国的殖民政策。传教士对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的帝国观念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唤起大众对帝国境内黑人和土著人的同情心上,英国各宗教团体无疑起到了启蒙作用。其中福音教派的影响比较突出,他们反对英国殖民当局的暴政,对社会舆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些舆论很大程度上又影响到帝国在扩张时所要采取的政策,比如1823年残酷镇压英属圭那亚奴隶起义事件和约翰・史密斯牧师的死通过传教士传回国引起巨大反响。传教士企图通过基督教教义中蕴含的朴素平等思想唤起英国人的道德心,拯救帝国的声誉。

第三,在政治文明的传播中起宣传作用。维多利亚统治年代的早期到中期,英国人对于帝国和殖民地问题的种种争论,归根结底不是要不要帝国,而是要什么样的帝国。“在有些社会状态下,强有力的专制政治本身就是在为使人民适于较高文明所特别欠缺的方面对他们加以训练的最好的统治方式。”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时难免会连带着宣传本国的政治文明,他们对相信西方的文明和英国的制度是使其它落后地区走向进步的福音,这对帝国扩张提供了便利。

第四,对帝国的商业扩张有一定建树。“如果人们真的能够打开阻碍福音传播的障碍,那将会使欧洲的商业蒙上荣光。”传教士布道时不忘祷告发展对外贸易是天经地义的,支持帝国的商业扩张,传播工业文明。随着帝国扩张和市场扩大,移民浪潮不断,帝国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总之,帝国的领土扩张、商业扩张和思想文化扩张,在宗教使命感的神圣光环下达到了最完美的统一。

二、传教士为何能对第二英帝国扩张起作用?

传教士对第二英帝国扩张的作用有赖于大量的海外传教活动,他们因何肯奔走于国外,又有哪些因素促使其发挥作用?

19世纪是一个虔信的世纪,人们对宗教有真正的信仰。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英国的信教传统。英国人历来对基督教信仰充满虔诚,“一个不信教的人不会是一个好英国人”成为普遍观念,因此传教士的海外传教事业得到国内关注。国内英国民众给予教士资助,以支持传他们开展海外传教活动,这不仅仅是信仰和文化的传播,更是对发展帝国事业的支持。

其次,各种宗教团体的建立为传教士活动提供组织基础和资金来源。18、19世纪之交是基督教各教派组织纷纷建立的时期,例如,1792年浸礼派传教协会成立,1796年苏格兰传教协会成立,1799年教会传教协会,1804年英国与外国圣经协会成立等。除传教士的“大本营”增多之外,英国教堂会对协会在帝国属地的传教活动提供捐助,许多虔诚者在协会安排下奔赴他地,传教士的海外活动有了保障。

再者是传教士的精神动力,这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动力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英国民族具有的强烈自信心和种族优越感。这种民族性格则可追溯到英吉利民族国家形成之际,欧洲大陆人认为“英格兰人极爱他们自己和属于他们的一切”,这种优越感和自信心在第二帝国时更甚。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使英国人强烈感到作为“日不落帝国”子民的光荣与自豪。其二是英国人普遍性的帝国意识和帝国情怀。

尽管美洲殖民地的丧失给英国人造成了心态上的阴影,但他们对帝国的骄傲已融入血液。贸易自由和移民自治标志着自由主义理念在帝国政策上的胜利,在此感召下人们将帝国的扩张当成引以为豪的责任。其三是包括英国人在内大部分欧洲人崇尚冒险精神,对财富的欲望和对冒险的渴求使得“移居海外似乎成为英国人的习惯”,这种精神结合新教教义,成为英帝国扩张的动力。

当然,传教士的作用和第二英帝国的扩张是相互影响的,帝国版图的迅速扩大为传教士提供更为广阔的海外空间。“强烈的使命感伴随着第二英帝国的建立与成长,也许可以说是第二英帝国与第一英帝国的一个显著区别”。领土扩张给传教士带来了激情,也带来了传教的机会,传教士们则步步跟进,奔赴帝国建立的新殖民地。因此,在第一帝国时期,“贸易跟着国旗走”是英国人恪守的箴言;而在第二英帝国时期则出现了“教士跟着国旗走”的新景观。

三、如何看待传教士对第二英帝国扩张的作用?

张本英认为:“基督教传教活动始终与帝国开拓海外殖民地的历史相伴随。”从早期殖民掠夺的“黄金热”开始,传教士和帝国一样成长了几百年,那么应如何看待其对英国扩张的作用?

一方面,传教士对第二英帝国扩张所起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就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的角度来看,它有着积极一面。如同传教士们的初衷是为了将帝国的先进文明传到全世界,印度今天的成就就有很大部分得益于帝国时期的建设,无论是科学技术的繁荣还是教育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陋习的改造等,英国文明都功不可没;再如在中国的传教士对封建人民启蒙思想的作用,诸如此类,说明其有积极的一面。

另一方面,在分析作用时要保持冷静。“福音”确是个美好的名词,但这种表象难以掩饰它为“文化帝国主义”包装的本质。“文化帝国主义”即“文化侵略”,实质上,“帝国的成长壮大与基督教传播本身的利益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传教士的很多海外活动得到国内允许才有资本开展,因而它更多地是代表帝国政府的姿态,终究是为帝国利益事业服务。

至于“人道主义”一说,应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传教士没有考虑被征服地的人们是否乐意接受宗教思想的灌输,所谓文明的标准其实就是较为先进者制定的衡量标准。在“文明等级”观念下英国人认为人类进步阶梯的顶端只是英国人,自信心满足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虚荣心膨胀的外化表现,这些都足够发人深思。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尊重,建立起“文化相对主义”的学说。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不对与自己文化不相吻合之物加以批判甚至摧毁。因此,真正的人道主义应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

另外,受基督教教义中朴素平等思想的影响,传教士们相信“上帝眼里所有人的灵魂都是平等”。既然如此,该群体为何不相信各地人民的信仰也是平等的?不难看出,这种文化一致其实是对其自身宣言的“唱反调”,从长远意义来看,其实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抹杀。传教士和英国大众们口中所谓“文明的使命”传达更多的是一种帝国理念。

传教,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英帝国的扩张,也促进了一些地区文明的进步。但是,“文明的使命”背后存在着矛盾,对“文化相对主义”的思考要求我们理性看待传教士的活动,在认识到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发现问题,以期在今后的分析和研究中更全面地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

[2][英]布莱恩・拉平.帝国的斜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张本英.自由帝国的建立――18151870年英帝国研究,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11

[4][美]戴维・罗伯茨.英国史――1688年至今,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5][英]肯尼斯・摩根.牛津英国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6]尚智丛.传教士与西学东渐,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7]朱振刚.论西方传教士的国家背景――以英国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通为例,中国艺术研究,2013

[8]龚昊.传科学的传教士――傅兰雅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作者简介:

韩烨(1994.03-),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世界史;

成周(1993.08-),女,民族:汉族,重庆人,本科在读;

袁震(1993.08-),男,民族:汉族,浙江省绍兴人,本科在读。

上一篇:从送礼的差异看中西文化差异 下一篇:浅析我国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的构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