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雏鸡自别雌雄试验初报

时间:2022-08-22 08:10:48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19-01

我校教学实习牧场进行鸡的饲养繁育孵化教学实习过程中发现,边鸡母鸡与白色来航公鸡后所产生的杂交一代雏鸡出雏后主覆翼羽生长速度有快慢两种羽型(鉴别时将雏鸡握在左手中,用右手拇指轻轻捻开翅膀上的羽干,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来辨别雌雄,母雏的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快羽,公雏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或两者等长―慢羽,有时公雏仅见覆主翼羽,而主翼羽未长出来)。为此,在学生孵化实习过程中对主覆翼羽生长速度观察结合雌雄鉴别(翻肛鉴别法和解剖观察性腺法)统计结果,发现凡是慢羽型雏鸡都是公雏;凡是快羽型雏鸡都是母雏。据此以两个不同羽毛生长速度的类型作为经济用杂交雏鸡雌雄鉴别为依据,并用于生产。为提供生产依据,除须继续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外,先将这一实验结果简要介绍如下;

一、实验目的

雏鸡的早期雌雄鉴别,对于养鸡业有着重要意义,不论是个体养鸡,还是集约化养鸡都期望多养母鸡,所以在雏鸡出壳后难区别公母性别,有利于合理饲养,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养鸡场都需要大量的饲养母鸡,更需要在雏鸡出壳后进行雌雄鉴别及早淘汰公雏,这对于提高设备利用率,扩大生产。减少劳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意义,现行的初生雏鸡的鉴别多采用翻鉴别法,此法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耗费较大劳力和时间,而且对鸡有一定的损伤。近年来由于遗传学的进展,可以利用各品种品系间群体的外貌性状的伴性遗传现象,建立自别雌雄的配套群或自别雌雄的新品种群。这一方法已在实践中得到重视,而且进展很快,根据羽色羽速自别雌雄,国内外报导较多, 为此设想以本场快出羽的白色来航公鸡与慢出羽的边鸡进行品种间的杂合力试验,以羽毛出生快慢区别雌雄。

二、实验依据

根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鸡羽毛生长速度的快慢这对也表现为伴性遗传。同时在家畜繁育学一书中也谈到,如用慢出羽(显性遗传)的母鸡与快出羽(隐性遗传)的公鸡杂交,在杂一代中所有的公雏都是慢出羽,所有的母雏都是快出羽。 并且美国某公司曾利用体重较轻的洛岛红公鸡与芦花母鸡杂,培育出了按出生羽自别雌雄的蛋用杂交鸡。据此,结合动物遗传学中的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决定初生雏中翼羽生长快、慢的慢出羽基因(K)为显性,快出羽基因(k)为隐性。如用快出羽的公鸡与慢出羽的母鸡杂交,由于公鸡的一对性染色体为(ZZ),母鸡的一对性染色体为(ZW),且W 比Z小的多。所以亲本公鸡的一对ZZ性染色体上分别载有一个羽速基因(k),而亲本母鸡的一对ZW性染色体上只有Z染色体上带有一个(k)速羽基因,W染色体上没有(k)基因的相对基因,这样的快出羽、慢出羽的伴性遗传可用下面解释:

上面说明;亲代公鸡一对ZZ性染色体上分别带有一个快出羽基因(k)。在亲本形成性细胞时,由于减数分裂,公鸡只形成带(k)基因之一类,而母鸡则形成带(K)基因和不带(K)基因的两类性细胞。当公母鸡后,不同种类的性细胞随机结合时,若带(k)基因的性染色体的与带有(K)基因的(Z)性染色体的卵子结合时,则后代雏鸡的一对基因为(Kk)其一对性染色体是(ZZ),为公雏。由于K对k为显性,所以都是慢出羽。相反若带(k)基因的(z)染色体的公鸡与不带(K)基因的W 性染色体的卵子结合时,则后代的一对性染色体是(ZW),为母雏。虽然Z性染色体上、的(k)基因为隐性基因,但是由于(W)性没有(k)基因的相对基因,所以后代雏鸡为快出羽。

三、材料来源:

1.内蒙边鸡来自内蒙古农牧学院教学牧场育种群。

2.白色来航鸡(公鸡)来自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

四、鉴别方法与结果

边鸡母鸡与白色来航公鸡杂交所产生的杂一代杂交雏鸡出壳后,依据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为快羽;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短于覆主翼羽为慢羽的现象。在189只杂一代雏鸡中,观察鉴别出快羽雏107只,慢羽雏82只。以翻肛鉴别和解剖观察其生殖腺体(、卵巢)验证结果其准确率为100%现将结果列表如下:

1.初生雏羽速试验结果

说明:1.该试验结果只限于白色来航公鸡与内蒙边鸡的母鸡的一代雏鸡。

2.内蒙边鸡与白色来航母鸡,反交后是否也有同样的效果,有待继续试验验证。

上一篇:4D共同利益创造共赢结果 下一篇:学习技术引领组织学习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