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个形象化的舞台

时间:2022-08-22 07:21:15

搭一个形象化的舞台

内容摘要。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重中之重,给词语搭建一个形象化的舞台,化抽象为形象,让孩子的最近理解区与词语的词义区产生交集,勾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能省时高效地让孩子正确理解,识记词语,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

关键字:舞台 词语教学 形象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低年级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词语教学成为该学段的重中之重。实践表明,给词语搭建一个形象化的舞台,化抽象为形象,让词语 “欢蹦乱跳,活起来”,让孩子的最近理解区与词语的词义区产生交集,能勾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省时高效正确理解词语,识记并积累下来。

舞台的搭建以形象化思维为主轴,辅以图片、声音、情境等道具,具体的“搭法”可作如下尝试。

一、借助直观图片,给词语搭建一个视觉的舞台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中,有不少较为抽象的词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常常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如果依靠教师一味的讲解,或者照搬工具书上的解释,学生觉得枯燥,甚至更加迷糊,渐渐地便会削弱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教师不妨采用直观的图片辅助学生理解。

在《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中,有“壮观”一词。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抽象理解其含义,勉为其难。如何巧妙地让孩子的理解区与壮观一词的词义区发生碰撞呢?教师可利用形象化的图片来组织教学。

课前,教师可找到了三张图片:1、巨浪拍打岩石的图片。教师作这样的引导:你们有没有去过海边?有没有听过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孩子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于是,教师让孩子们再看看这一张“巨浪拍打岩石的图片”,类似这样的场面可以用“壮观”来形容。2、非洲大瀑布。引导方法如下:瞧!这是非洲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的场面也可以用“壮观”来形容。3、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一展示,学生似乎已心领神会:瞧!这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壮观的场面,满天的焰火,照亮了整个北京。这样的场面也可以用“壮观”来形容。图片这一视觉舞台让“壮观”这个抽象的词语变得直观、形象,于是,伴随着孩子对巨浪滔天、飞瀑直下、烟花满天的情景深刻的印象,“壮观”一词也在他们脑海中扎根了。

用类似的方法,教学“庄严、矗立”等系列抽象词语,效果立竿见影。

二、动手实验,给词语搭建一个操作的舞台

在语文课上做实验,是多么令孩子激动的事呀!孩子天生好奇,用实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理解词语,不仅可以让孩子对词含义理解透彻,而且因实验场景的生动有趣,词语也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在《雨点儿》这一课中,有“飘落”一词。 对于这个词,孩子们基本上都知道是落下来的意思,可到底怎样落才叫飘落,孩子们并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

对此,教师可做了这样的小实验。准备了一块小石子和一根羽毛,分别放在两只手中。我先让一些同学上台,掂量掂量,比较一下两者谁更重一些。孩子们马上做出结论,小石子重多了。接着,我再让孩子们猜一猜,两者从高处落下来,哪一个可以用“飘落”来形容。然后再让他们观察实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实验中,他们看到了落下时羽毛与石头完全不一样,羽毛轻轻地,无声无息,摇摇摆摆。孩子们纷纷觉得羽毛落下时的情景可以用“飘落”来形容。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学生轻松理解了“飘落”的含义。紧接着,教师再引导他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落下时可以用飘落来形容的,孩子们有的说树叶,有的说气球,等等。这样,在实验这一操作的舞台上,“飘落”一词就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

三、创设情境,给词语搭建一个再现的舞台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将词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再难的词语也能牢牢地刻在孩子的脑海中。

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孩子们对“议论纷纷”这一词不甚了解。对此,教师可创设了一个情境:孩子们,现在你就是动物中的一员,你听到猫头鹰宣布白天睡觉,夜晚做事,你心情如何?你有什么看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孩子们在小组里纷纷说开了。让孩子们议论一会儿之后,我再请一些同学说说看法。然后再告诉他们,像刚才你们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情形,就叫做“议论纷纷”。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再现动物们因不满而议论纷纷的场景,孩子们身临其境,“议论纷纷”这个词语自然就理解了。

在《雨点儿》这一课中出现了“数不清”这个词。在课上,教师可创设了另一个情境:沙沙沙,下雨了,小雨点儿来和你们做游戏啦。(出示一幅有很多雨点儿的图片),孩子们,你们能告诉我,有多少小雨点儿来了呢?然后让孩子们来数一数有多少个雨点儿。给足思考时间,可是孩子们还是不能准确地说出到底有多少个雨点儿。于是,教师可告诉孩子们,像这样数量非常多,排放得非常杂乱,我们不能准确在说出其数量的,我们说可以用“数不清”来形容。如这一幅画面,我们就可以用“数不清的雨点儿”来表达。接着再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数不清。进行词组的训练,加强积累。

生动的情景为词语搭建了一个再现的舞台,还原了词意,孩子们轻松理解,识记高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给词语搭建一个实践的舞台

低年级的孩子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在词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来帮助理解词语,努力使词语与生活接轨,尽量避免以词解词,或照搬工具书的解释。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对于“遥远”这个词,孩子一知半解。于是,我找到了一幅由厦门到北京的地图。我告诉孩子们,厦门到北京的直线距离约2287千米。同样的,孩子对于这一数值也不理解。于是,我再告诉他们,同安到厦门大约三十几千米,也就是说,北京到厦门的距离相当于从同安到厦门走了700多趟。这样一说,孩子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帮助下,对于“遥远”一词的理解就形象化了。紧接着让孩子说说“遥远的( )”,积累词语,孩子们就更有体会了。

联系生活实际,为词语搭建一个实践的舞台。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词语,在实践中运用词语,认得清,记得牢。

五、借助板画,给词语搭建一个形象的舞台

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词语离他们的生活较远,理解起来十分费劲,而借助板画来理解,显得更加直观有效。如在《坐井观天》中的“井沿”一词以及在《葡萄沟》中的“梯田” 一词,在教学时简单几笔便能勾勒出具体的形象,孩子们一下子就了然于胸,所有困惑一扫而光。

记得在教学“初三初四娥眉月”一句时,孩子不知道娥眉月为何物。于是,我在黑板上快速地画了一抹细细的弯月,告诉孩子们这就是娥眉月。紧接着,我再问他们,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镰刀,有的说像眉毛。我便告诉孩子们,娥眉指的是古代女子的眉毛,娥眉月指的是像眉毛一样的月儿。通过板画的辅助教学,孩子便轻松地掌握了这一词语。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草》这首古诗时,也是采用板画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来引导学生理解“离离”这一个词的。

可见,廖廖几笔,形神兼俱,老师不必多费口舌,学生也一目了然,学得轻松高效。

六、动作演示,给词语搭建一个表演的舞台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自制能力较差,能做到一节课保持认真听课的,屈指可数,更何况是遇到较为枯燥的词语教学。如果在上课时,适当地让孩子动一动,调节一下,寓教于乐,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导孩子通过做动作来理解词语,便是抓住孩子年龄特点的一个有效的做法。

例如,在教学《笋芽儿》这一课时,有这么几个词语――“揉眼睛、扭动、钻出、呼唤”,特别适合用这种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带着孩子们一起或边读边做动作,或教师做动作孩子们来猜词语,或孩子们互相做动作猜词语,形式多样,此时,词语成了孩子们表演的动作,孩子们乐于参与,也记得特别牢。

当然,教学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如果能够多花些心思,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图片、声音,创设形象化的情境,搭一个形象化的舞台,使词语教学更加的形象化,尽可能地让孩子的最近理解区与词语的词义区产生交集。那么,词语教学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注意“倒叙”的特点 下一篇:体验教学,让小学英语课堂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