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时间:2022-08-22 06:17:28

云南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C28文献标识码: A

摘要: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新庄村龙上寨的村口,基于非工业化、可降解循环的生态观和开放视野、与外部环境相交融的建筑理念,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取材,全木架结构,院落式空间,随地形逐级抬升, 分割出展览、工作和住宿三个功能区域,具有接待、展示、休憩、会议、工作和住宿等六项功能,让博物馆的参观、居住和使用者在轻松闲适的氛围中与村落人文沟通并产生对乡土的亲近。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位于云南世界生物圈高黎贡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麓,保山市腾冲县界头乡新庄村龙上寨。该自然村有手工造纸的悠久历史传统,其生产的纸原料为当地的构树皮,纸质淳厚、富有韧性和质感,当地称为新庄古纸。然而这种纸在现实中的应用仅限于茶叶包装和冥纸。这个村落发展项目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入外部投资与本地村民合作,对手工造纸的工艺进行改进以提升纸的质量,同时设计研发纸的系列产品,扩大手工纸的用途和影响,并借此延续这一传统技艺和文化。而建设博物馆则是一个窗口,起到展示造纸的历史文化、工艺及产品,以及接待访客、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等作用。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

项目地点:云南保山腾冲县界头乡新庄村

建筑师:华黎

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361平方米

项目功能:博物馆、书店、茶室、办公、住宿等

设计:2008年4月-2009年5月

建成:2009年5月-2010年12月

二、项目基址:博物馆的基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新庄村龙上寨的村口。基址南北长30米,东西长35米并有近2米的高差。北侧是进村的道路,东侧是村子。西侧是开阔的田野,南侧是一片树林。云雾缭绕的高黎贡山绵延于场地的北、东两个方向,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周边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三、项目背景及设计理念:项目所在地区无疑是一个自身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深厚传统文化的环境。从设计角度出发,在这样一个具有强烈场所属性的乡土环境中建造博物馆,建筑的活动也属于当地传统资源保护和发展的一部分。正如造纸的保护与发展一样,建筑应当根植于当地的土壤、并从中汲取营养。而当其开花结果后,反过来又可以丰富土壤的成分。“保护”并不是维持原状,而是通过与当下的结合,促发新的生命力。

基于这样的想法,建筑师设计思考开始于对当地气候、建筑资源、建造传统的考察与理解,希望建筑从建造角度体现与“当地”的一种深入的结合,因为建造――而不是形式――才是建筑的地域性最本质的出发点。建筑最终采用当地传统的木结构体系做法,应用木、竹、火山石等当地常用材料,并完全由当地工匠来营建,此一系列举措都是基于地域建造这一思想而来。

四、项目平面功能与交通流线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外部环境相交融的建筑理念,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取材,全木架结构,院落式空间,随地形逐级抬升,分为展览、工作和住宿三个功能区域,具有接待、展示、休憩、会议、工作和住宿等六项功能,让博物馆的参观、居住和使用者在轻松闲适的氛围中与村落人文沟通并产生对乡土的亲近。

博物馆内主要功能区六个展厅的设置按照造纸流程:泡料煮料―打浆―抄纸―榨纸―背纸―晾纸―揭纸的顺序排布,功能完善、合理紧凑。

五、建筑形式:建筑具体形式是对周边环境的回应,空间组织则围绕光线、景观、风等基本元素展开。建筑在尺度上采用聚落的形式来适应场地环境,化整为零,避免体量过大带来的突兀感;而聚落式的建筑在内部又产生了居者在室内外不断交互的空间体验,以此来提示观众建筑、造纸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整个村庄连同博物馆又形成一个更大的博物馆――每一户人家都可以向来访者展示造纸;而博物馆则是村庄空间的浓缩,如同村庄的一个预览窗口。建筑在高度上由东向西逐渐跌落,适应场地周边的空间尺度。展厅的屋顶形态起伏各异,形成了一道人工景观,与周边的山势和稻田相呼应。展厅墙面上的洞口将玻璃布设与外墙平齐固定且没有窗框,就是为了使其从室内看如同不存在,成为一个纯粹观景开洞(因为镂空的条石已解决了通风问题,玻璃窗无需再开启)。而从室外看,展厅的墙面更完整、抽象。

博物馆使用大面积的门窗,有较好的采光,使得室内通透明亮,符合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建的设计要求,适宜展示与参观。

六、构造特点:采用当地的传统木构架作为结构体系 材料选用上尽可能采用低能耗、可降解的自然材料,避免使用混凝土这种给环境造成更多负担的材料。墙面采用杉木、屋面采用当地的金竹,地面和基础则采用了当地常用的火山岩(腾冲的火山地质创造了丰富的火山石矿),故此,建筑全部用料都是当地材料。

并由当地村民建造,采用当地传统木 构架建造。乡土环境中的建造方式具有前工业时代的手工特征。缺乏现代工艺处理,杉木、竹、火山石及手工纸这些当地建筑中普遍应用的材料看起来似乎都不那么精致和结实,它们会随着日晒雨淋褪色、干裂、长青苔、变黄,然而正是这种变化赋予建筑一种时间感,使其融入环境当中,这些自然材料被看似为缺陷的属性也正是它的美德所在――本质得以呈现。这也如手工纸,看似粗糙,但其质感肌理展现出造纸的原料、方式等线索。当其变得精致光滑时,这些品质也就随之丧失。

正是基于此,建筑并不追求基于机器制造的光鲜精致和无可挑剔,而是更注重“还原”和“呈现”价值,建筑在细节中试图体现真实的建构逻辑:例如在屋檐下梁的位置暴露梁和柱、外墙底部的柱础和镂空条石方角,都在提示梁柱而非墙体承重的事实;又如室内屋顶木结构直接呈现;再如手工纸用于展厅内部墙面的材料,塑造了一个整体抽象的内部空间,使得用于展示的墙面更多成为背景,然而细看纸背后隐约可见的龙骨骨架,其又暗示了墙体是空透的构造特征。建筑细节在此使建筑具有了体现本体特征。

七、建筑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手工造纸博物馆的设计与建造应当关乎于造纸这一事物的特征,自然、环保、乡土、人文等。但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从现实层面,手工纸是绿色无污染、与环境友善的制造方式;而从内涵层面,它实际是对待自然的一种态度,尊敬自然,也承认事物的生命轮回周期,任何事物都是来自自然,又回到自然,建筑也应是如此。

手工纸的文化价值在另一点也有所体现,即真实性。纸本身反映了劳动的痕迹和其制造过程的特征,因此具有文献价值;建筑亦是如此,如实的反映建造的痕迹与特征,强调材料、结构等元素能够还原其本质,亦可理解为一种“在场”。这个既传统又现代的房子盖起来了,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它对于建筑师和当地工匠来说都是没做过的事情。这个过程好像联姻,或者说嫁接,通过它产生了一个新的结果。而对于村子来说,未来的建筑又蕴含了更多的可能性。

建筑的活动作为地域传统资源保护和发展的一部分,一定应当根植于当地的土壤并从中涉取营养。而当其开花结果后,反过来又可以丰富土壤的成分。“保护”并不是仅仅是维护原状,而是通过与当前的结合,促发新的生命力。基于当地环境,建筑资源,建造传统的考察与理解,建筑师希望建筑从建造角度与“当地”的一种深入的结合,因为建造――而不是形式――才是建筑的地域性最本质的出发点。在采用适宜的材料、技术和工艺,并且适应当地气候的同时,我们希望博物馆全部由当地工匠来建,这样建筑的地域性不仅是形式上的,而且是一种经济与社会意义上的介入。

参考文献:

1、华黎,建造的合计――云南高黎贡造纸博物馆的设计与建造[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1(6);

2、叶菁,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整合东南大学建筑系;1999

3、卢伟民,山水人情城市――再创东方气质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鲍世行、顾孟潮主编《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探讨土木工程建筑造价控制 下一篇:议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