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东政局与中阿能源合作

时间:2022-08-22 05:02:22

浅析中东政局与中阿能源合作

摘 要: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油气资源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而石油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在现代社会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等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中东阿拉伯国家作为“世界油库”向来备受世人瞩目,是国际政治和各方势力角逐的舞台。中国要保障自身能源供给的安全稳定,就一定要处理好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中阿传统友谊。中阿间在石化能源领域的合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展望未来,中阿能源合作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不能因西方势力的强大或中东政局不稳而迟疑忧虑或畏首畏尾,而应在审慎研究后果断决策,抓住机遇,积极介入并扩大同阿拉伯国家的各领域合作,在完善自身风险评估体系的同时,扎实推进中阿能源经贸合作。

关键词:中阿;能源;合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05 -03

中东阿拉伯国家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石油库”,蕴含着巨大的能源和经济利益,这促使大国竞相把这一地区作为其战略角逐的重要平台,围绕中东明争暗斗。长期以来中东一直是国际政治的热点地区,也是当代恐怖主义活动最活跃,反恐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国际油价的走势和中东产油国的经济、政治经常会受到地区局势的影响和冲击。但即便如此,无论是美、日、中,还是世界上其它主要石油消费国,对中东油气资源的依赖程度都未曾大幅减少过。当前谋和平、求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阿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同国际环境和双方国内政治变化密切相关,我们对中阿能源合作所面临的问题要稳妥应对,在新形势下更加注重外交、经贸、文化、技术等各领域交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力争取得更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阿经济事务的参与已从最初的简单商品往来扩展至大型工程承包、批量劳务输出、油气田勘探开发等诸多领域。中阿能源经贸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突破。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阿合作论坛这一平台的建立,中阿间进一步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及各层次友好往来步入新台阶。进一步加强中阿间能源合作和经贸往来就必须正视和解决当前交往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中国经济在走过30多年高速发展后正进入艰难的转型时期,因而必须深入分析中阿合作各领域背后的潜在问题,以积极的国际化视野和成熟的市场化运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在互利双赢地参与阿拉伯经济事务过程中寻求自身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以保障我国能源供给长治久安。

一、中东政局不稳是中阿能源合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世界整体格局中,中东阿拉伯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之其坐拥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之成为各方角力的焦点。

21世纪头十年该地区凸显五大热点问题――巴以冲突问题、伊拉克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黎巴嫩真主党问题、伊朗核问题。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伊什叶派掌权,与前萨达姆政权时期的逊尼派穆斯林矛盾加剧。2010年3月伊拉克举行大选,但直至12月各派别才勉强达成共识组成新政府。伊朗支持下的黎巴嫩真主党(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使以逊尼派为主的多数阿拉伯国家感到不安。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该地区的紧张局势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愈演愈烈。2010年12月17日,随着突尼斯政局突变,一股群众抗议浪潮随即在阿拉伯世界蔓延,中东多国陷入混乱。2011年1月14日时任突尼斯总统本阿里逃往沙特避难;2011年2月11日埃及时任总统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随后遭审判;2011年2月14日起海湾国家巴林陷入动荡,一个月后仍未见缓和,3月14日,沙特、阿联酋应巴林政府邀请出兵巴林平息事态;2011年2月15日北非强权国家利比亚出现反政府示威浪潮,3月17日安理会通过1973号决议,19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安全为由开始对利比亚轰炸,对时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展开“斩首行动”,最终由当地反卡扎菲武装力量将其打死;2011年3月叙利亚开始出现反政府示威游行,而后叙反对派组建反政府武装自由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与现政府展开激战。时至今日,巴沙尔政权对国家的控制力锐减,政府军与反对派及极端伊斯兰国(ISIS)间的战斗仍在进行中,俄罗斯、美国等世界大国也被卷入其中。

这次中东局势动荡起源于内部,除上文提到之国家,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也门、约旦、沙特等多个阿拉伯国家及地区重要邻国伊朗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原本只是百姓发起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改善民生,其实西方政府也会经常遇到,但事态为何会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这其中有两个现象不可忽视。

首先是由单纯的民生诉求转变为政治层面的要求。在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突尼斯,示威民众最初提出的口号是“反贫穷、反失业”,此后逐步发展为要求总统本阿里下台;在埃及,民众起初的诉求是增加就业、提高工资、反对通胀,继而提出取消紧急状态法,而后不久便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在穆巴拉克辞职后,民众抗议声非但没有停止,其政治诉求反而不断升级。2011年7月8日,埃及群众再次前往解放广场集会,要求速审穆巴拉克及其任内高官、改组政府、清除前朝人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阿拉伯之春”的最初阶段便表示废除本国已实行40余年的紧急状态法,以此向民众和反对派示好,但此举收效甚微。随后巴沙尔又进行了修宪、改组政府、增加反对派人士议席等诸多措施,但从结果上看均不理想。反对派已明确表示巴沙尔下台是他们唯一的诉求。如果混乱成为一种常态,那么一个国家将始终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更无从提起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其次是由简单的国内政局动荡转变为外国插手干涉的对象。埃及动荡最初,美国政府本想帮助穆巴拉克维稳,但没过几天美国的态度就180度大逆转,变为配合示威群众力压穆巴拉克下台。此举令美国盟友感到“做美国的朋友更危险”。随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利比亚事态的干涉使外国插手达到了极致。北约利用联合国1973号决议,超越“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多次对卡扎菲政权进行轰炸,对其本人实施斩首行动。为了迫使卡扎菲下台,北约向反卡扎菲军队投送武器,两军开战时拉偏手,诸多行径同“设立禁飞区”任务毫不沾边。叙利亚动荡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试图在联合国采取同样的模式巴沙尔政权,但在中俄两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坚决反对下未能得逞,西方阵营未能在联合国通过任何决议。但其不断为叙反对派提供各式武器,帮助反对派训练军事队伍。叙利亚局势不断恶化,国内恐怖袭击此起彼伏。

正是这两个现象,才使得原本的内部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严重影响地区稳定。从积极的一面看,“阿拉伯之春”对某些国家的、贫富差距悬殊等社会问题是一种冲击,或许能为那些僵化的政治制度、滞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积极改变。但动荡本身给相关国家带来的消极影响要远大于积极影响。仅从经济角度看,动荡发生后,中东地区金融市场、工业生产、旅游、侨汇等均在下滑。同时,动荡影响了石油供应,在初始阶段大幅提高了世界原油价格。虽然利比亚、叙利亚石油产量和出口全球的份额较小,但战火和制裁毕竟造成其石油出口中断,影响了欧洲原油供应。另外,动荡增加了世界对中东核心产油国(海湾国家)局势的担忧。

进入21世纪,国际原油价格呈现大起大落态势,曾一度飙升至120美元/桶,又从2014年下半年断崖式下跌,最低时跌至30多美元/桶。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能源,据测算,世界原油价格每提高10美元/桶,就会使中国的GDP增长降低0.1个百分点。值得庆幸的是,2011年以来的中东动荡局势虽然波及到海湾各国但其整体基本稳定。假如中东大油库海湾国家出现持续动荡,必然严重影响石油供应安全和国际原油价格。尽管当前全球石油供需基本保持平衡状态,但各国围绕石油资源的争夺从来未曾减弱,在多方势力的参与下,中东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愈加脆弱,严重影响中阿能源经贸合作。以利比亚动乱为例,内战爆发后,中资企业人员、财产等方面受到严重威胁,工程项目被迫暂停,设备物资、工程款项被迫搁置甚至放弃,各项发展损失严重。

当前,中东国家形势依旧紧张,部分地区持续动荡,上世纪遗留下来的热点问题没有丝毫解决进展,本世纪又继续增添了更多的矛盾。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对该地区的能源经贸造成影响,一方面原油供给存在风险,另一方面国际油价格会因地区形势变化而产生波动。中国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能源经贸合作已具规模,持续发展并扩大规模的态势明显,中东政局不稳必然会对此带来巨大挑战。

二、重视能源外交,维护我国能源安全

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不断变化,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日趋突出,能源战略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涉及该国能源战略问题的决策均由政府首脑亲自过问。在中东阿拉伯国家,能源由政府垄断,国家元首直接负责该国能源问题。中阿能源合作以往的经验表明,中阿领导人从决策层高度亲自抓能源对双方的能源合作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而能源外交正是践行各国对外能源战略的重要途径。能源领域的外交利益由各种利益相互交织而成,能源外交在当代国际油气资源角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美、日、俄三国为例,其能源外交战略各具特色――美国的特点是: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确保既得油气资源利益,鼓励本国大型油企抢占战略地区,以此来构建自己的石油帝国,维护本国石油供给安全;日本的特点是:官商结合,用钱开路,抱住大腿,灵活渗透。在外交大方向上紧密跟随美国一面大旗,在对资源国的具体政策上灵活多变以求更大主动;俄罗斯的特点是:左右逢源,权衡利弊,谋建“第二欧佩克”。中国开展能源外交,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资源开发,参与到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之中,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在日趋激烈的能源争夺战中力求占据主动地位;另一方面,在加强发展中阿能源经贸合作的同时不可忽视中美、中国与西方阵营间的关系,以避免西方对中国能源和平发展战略的干扰。

从中国石油企业参与中东及国际油气合作的经历来看,我国受西方跨国油企打压、遏制或受资源国排斥、刁难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步履维艰,屡受挫折。对此,中国政府应对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扩军”加强宏观指导,提高支持力度,通过外交部和其它驻外机构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为中国油企在中东和其它海外地区开展业务提供便利与支持。

首先,中国政府要力求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通常来说,一国国际地位愈高,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就愈深,话语权就愈强,获利机会就愈大。但国际地位绝不会凭空而来,而要努力争取。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体现大国风范。只有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增大国际事务话语权,才有可能进而去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一改过去的被动局面,降低西方国家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操控力度。

其次,中国政府应积极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参与国际石油市场新秩序的建立。中国油企到海外进行石油勘探开发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大型油企都在积极开展国际油气合作,以争取更多的海外份额油。从政府角度出发,中国政府应为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必要的外交、法律、资源国政策层面的支持。在当今国际社会,石油既是资源消费国政治外交的争夺对象,又是资源拥有国实现外交目的的手段砝码。中国在制定对外能源政策时,可以考虑通过多边外交、周边外交、区域外交、大国外交、首脑外交和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为我国能源供给创造安全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政府应有意识地把发展与中东阿拉伯国家能源合作和双边经贸关系作为外交重点,充分利用高层互访等形式做好有关国家领导层的工作,以利于中国企业取得包括能源项目在内的各类重大合作项目。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参与力度和影响力也在相应上升。就企业而言,中国的石油企业应在政府的扶持和指导下努力发展成为实力雄厚、跻身世界前列的超级跨国公司,改变其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受人排挤的局面。随着石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应加大对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力度,依靠雄厚的外汇储备,在建立国际石油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竞争中力图获得主动权,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修改者和执行者。

再次,在发展中阿能源经贸合作的同时不可忽视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在中东地区各自存在重要利益,中国在发展中阿能源经贸合作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中美的各自关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掌控中东主导权的大方向不会发生改变,美国依旧会一如既往的加强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其伙同某些西方国家一起在中东能源方面排挤中国的企图不会改变。因此,中国应辩证地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理念,采取适当的策略应对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挑战。中国应主动与这些国家建立能源磋商与对话机制,加强合作,联合开发,使得利益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求同存异的合作态度与美国共同面对国际事务,强调合作共赢,扩大共识,着眼长远。中国政府应引导美国重视中国的利益关切,不要把能源问题政治化,尽量避免其伙同西方阵营阻挠中国的和平崛起,将“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推广开来。但是,在切身利益受到明显损害时,也应斗争到底。

三、结语

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起步较晚,科技水平较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中国同中东阿拉伯国家发展能源经贸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面对近来中东政局动荡的挑战,我们要沉着冷静地进行前瞻性分析,以积极稳妥的方针发展中阿各领域友好合作,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抓住各种机遇,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能源支持,而中东阿拉伯国家为维护地区稳定和独立也离不开中国的外交斡旋。随着中东地区形势趋于好转,以及世界和平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深入推进,中阿能源合作势必日趋密切,各领域交流会越来越广。只要中阿双方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妥善处理合作间出现的有关问题,排除外界干扰,那么中阿能源经贸合作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福昌.中阿友好合作泽及双方[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06).

[2]丁俊.阿拉伯变局中的中阿经贸关系[C].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02).

[3]华黎明.中东剧变对中阿经贸关系的影响[C].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02).

[4]梅永红,王元.全球能源大棋局[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5]李伟健.中东能源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当代石油石化,2004,(09).

[6]朱煜.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在升高[J].当代石油石化,2004,(06).

上一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应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