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10、12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08-22 04:46:27

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10、12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10、12检测结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市立医院皮肤科的124例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胎传梅毒3例,隐性梅毒66例,一期梅毒26例,二期梅毒28例,三期梅毒1例;对照组为正常人1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快速反应素(RPR)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2、10、1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白介素2、10、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梅毒;血清白介素2、10、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52-0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临床分为三期,除侵犯皮肤粘膜外,还可以累及内脏器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传染,也可由输血、手术甚至衣物等间接传染。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探寻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的免疫状况,本研究对检测血清白介素2、10、12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市立医院皮肤科的124例梅毒患者为观察组,男52例,女72例,年龄3-59岁,平均年龄31.2±2.5岁,病程2个月-2年,RPR波动于1:1-1:32,其中胎传梅毒3例,隐性梅毒86例,一期梅毒16例,二期梅毒18例,三期梅毒1例;全部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照组124例,男61例,女63例,年龄30.4±1.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集静脉血4mL,其中2mL用于RPR试验;另外2mL则立即以4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40℃冻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2、10、12水平,选择IL-2、IL-10及IL-12定量ELISA试剂盒(美国PBM公司),最小检出浓度为1.5pg/ml,验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待实验反应完成后,在酶标仪450nm处读取各标准品和标本的吸光度似)值。IL-12的浓度与A值之间成正比,以标准品的坐标点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本的A值可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1]。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χ±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2、10、12比较,见表1。观察组白介素2、10、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本研究一般资料显示,梅毒的女性病例多于男性,且隐性梅毒的比例最高,这是由于国家对孕产妇实施了孕产前免费检测梅毒项目,很多女性患者及大量的无症状阳性检测者得以发现。分析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了解患者体内免疫状态,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本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学转归。据研究表明,梅毒的发病与辅T(Th)细胞密切相关,通过IL-2、IL-10和IL-12能反映Th1和Th2的分泌能力,从而观察患者的免疫状况。

血清白介素2(IL-2)为T细胞生长因子,是Th1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促进杀伤性T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及其他杀伤效应细胞的增殖活动,有利于清除TP,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2]。血清白介素10(IL-10)为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抑制Thl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其活性,起到抑制细胞免疫、上调体液免疫的作用,能够促进Th2型细胞因子模式产生及抗炎,是维持抗病原体免疫和有害炎症间平衡的关键因子[3]。血清白介素12(IL-12)能诱导T细胞及天然杀伤细胞产生大量干扰素,并协助IL-2,诱导Th1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活性,促进Th1细胞免疫反应,使TP抗原决定簇被隐蔽起来,逃逸了机体对TP的免疫应答,这可能是机体能够暂时抑制TP繁殖而不出现明显临床表现的原因[4]。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清白介素2、10、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10、12,有助于了解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及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傅琳玲,丁琦,方晶,等.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10和12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6):351-352.

[2] 胡晓燕,聂芳.早期显性梅毒患者血清IL-2、IL-10和TNF-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2,27(6):451-452.

[3] 袁定芬,张名莉,徐佩红.梅毒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2,4(8):855-856.

[4] 陶小华,郑爱媚,杨日东,等.隐性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12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2):92-93.

[5] 吴卫国.梅毒患者血清IL-2、IL-8及MMP-1水平检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3):248-249.

[6] 朱文斌,袁利和,肖莉,等.213例门诊梅毒患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79-1080.

上一篇:黄芪多糖对小鼠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的影响 下一篇:肾病综合征复发52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