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时间:2022-08-22 04:20:28

汉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汉语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本文笔者主要从培养兴趣、掌握方法、引导合作、培养习惯等环节谈起对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汉语;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74-01

新《课程标准》要求:“汉语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那么,在小学汉语阅读教学中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其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阅读也不例外,好的方法和技巧在阅读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情感阅读:第一,品味情感。小学教材中有很强故事性的文章,有饱含着浓厚和深切的记叙文,也有情景交融的诗歌和极富诗意的散文。这些课文有的含情脉脉,有的催人泪下,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启发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探究,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所以要想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的内涵,就要层层深入,并进一步升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中蕴藏的情感产生共鸣。第二,升华情感。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地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还要给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第三,体验情感。对于情感较强的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情感,还要使他们体验情感,心灵上产生震撼,因此,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全身心地感受情感。2、比较性阅读:从汉语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3、求解性阅读:即教师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向学生明确地提出若干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理解文意,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以便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设置问题应难易适中,既要使学生思得其解,又不觉得易如反掌,而缺乏思考。4、质疑性阅读: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盲目地读书,不同于自觉地、专心致志地读书。“食不知味”地读是毫无意义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唯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三、引导自主合作,提高阅读质量。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积极性。目前小学汉语阅读教学已有很大的改进,如教师在课堂上改教师讲为引导学生读书、看书,课堂上重视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但都因给的时间短,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征、心里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即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后进生的“达标”学习,有利于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分工合理、内容恰当。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每个成员在小组里都要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选取合作的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合作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评估性。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为下一次开展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给达标者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使其增强自信心。

四、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而习惯的养成要靠教师朝夕指点。小学生要养成以下阅读习惯:1、经常诵读、默读的习惯。熟读成诵是培养语感、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与理解的关系。2、积累整理的习惯。汉语课本的文章是供学生学习的例文,文中有许多生字、生词、修辞用法等汉语基础知识,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分门别类,随时整理积累,以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汉语能力的提高也在于这日积月累。3、提问答疑的习惯。阅读中善于提问并回答就会促使学生自己去推测、分析、领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自然而然会在回答中培养起来。4、思考想象的习惯。阅读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思考想象的再现,培养思考想象的习惯,就是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力图自己读懂、读通所读材料,多思考包括与前文的比较思考,与该文有联系知识的联想思考以及展开想象翅膀的创造性思维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使知识得以运用。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师生间长期的努力合作,所以教师要灵活地采用多种方法,因地制宜,付诸汗水,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 t. 对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研究[J]. 学周刊 ,2015年28期

[2] 周献文. 试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教师, 2013

上一篇:新会计制度下降低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风险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