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效性研究

时间:2022-08-22 03:06:37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效性研究

摘 要:通用职业素质训练以其丰富的形式、深刻的内涵和寓教于乐的功能, 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院校重视。本文从实效性角度入手,提出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环境适应、信息处理、职业理念等方面作为职业学校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重点,在实践过程中探索训练的实效性,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具有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与要求的、内在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通用职业素质 训练 实效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教育目标,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以此提高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那么,如何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才能使训练取得显著成效,使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在职业学校的实施中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平台,并且逐渐形成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长效机制?这已成为职业学校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

一、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内涵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是根据教育目标设置情景,采用体验式教学,实施情景模拟训练,通过行为养成,使学生将这些良好习惯逐步积淀内化为稳定的通用职业素质。主要采用理论介绍、行为训练、课堂分享和计算机训练四种手段来提升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行为训练分为三大部分——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行为训练的核心理念;课堂分享以团体的形式开展,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每个人之间分享彼此的感受,“在游戏中品尝心理的愉悦,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感觉”;计算机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实践,从而强化一些特定的职业素质。

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尝试

从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笔者学院在48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对训练前后的比较,发现试验班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创新意识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最明显的是学生对职业素质训练内容的兴趣、对自我的认识能力及自信心都提高到98%,有99%的学生反映喜欢这样的课程训练。一周的训练给学生们留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训练日志中这样写道:“素质训练重新燃起了我的信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学会了专心做事。在活动中,我们原来的那颗冷漠的心被周围人的关爱和大家庭的温暖所感动、所融化,感觉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我们长大了,不再那么冲动了。”

“一周的训练,一周的团结,让我们记住了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忘记了颓废、空虚、迷茫。时间虽短,却刻骨铭心,这将是一段永久的回忆。”

“一次次的游戏,一次次的挑战,一次次的团结,一次次的成功与喜悦。这是一个阳光的礼拜!这是一个难忘的礼拜!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礼拜!……”

但是,一个人职业素质的提升是不可能在一周的训练中完成的,而是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的交互作用,并最终由学生从实践中感悟、体验、总结、提炼而成。有限的36课时很难积淀良好的品质,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职业素质的逐渐提高成为一种常态呢?我们根据教育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把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内的活动延伸到生活常态中,与班级建设、学生个人成长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不断强化,从而固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教学设计

1.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体现

(1)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在学校整个课程设置中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培养学生从业所必备的职业素质。

(2)实施模块式教育训练。确立“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这一行为训练的核心理念。建立“行为训练、课堂分享、计算机训练”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不断调整训练内容,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融入新生第一课——军训。新生军训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课程安排见表1。

通过每个拓展训练项目,引导新生亲身体验、自发感悟、快速理解。以此体验自我、建立自信、沟通交流、相互信任、相互激励、积极进取,为逐步实现重塑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排入课程教学计划。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共8个部分,根据不同学制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要求和学时,具体见表2。

通过职业素质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树立应对挑战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突破思维定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会欣赏、关注他人,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懂得珍惜、感恩,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提高团队的宽容度,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培养勇敢面对竞争、压力、风险的良好心理素质。

四、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项目设置

项目是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主要内容。然而,不同的项目其教学目的又有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教育目的选择适宜的项目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按照对学生学习目的和活动意义的不同,我们有针对性地将所有项目分为室外项目、室内项目、计算机训练项目三个部分。室外项目包括:高空单杠、同舟共济、蛟龙出海、孤岛求生、合力共渡、电网、魔棒、女皇圈、突破雷阵、车轮滚滚、传球、无脚站立、信任背摔、勇闯魔王关、牵手、断桥、云梯等;室内项目包括:破冰起航、爱心天使、苹果凤梨、时装秀、穿越A4纸、独木桥、绝对高度、突破雷震、荆棘排雷、智辨间谍、选择背后、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展望未来、放飞梦想等;计算机训练包括:通用职业素质模型、素质评估、计算能力训练、记忆能力训练、观察能力训练、注意分配能力训练、空间定位能力训练、空间运动知觉能力训练、放松训练、时间知觉能力训练、反应速度能力训练、逻辑能力训练、放松游戏等。每次课程安排两个学时,整体课程应根据不同年级安排实施。项目活动之前,以2~3个热身游戏开始。这样,一方面起到舒展身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到活动状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培训教师都要对当次项目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作出点评并积极地引导学生谈体会和感受,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身心素质的提高。

五、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保障机制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成立职业素质训练教研组,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依法管理、依法实施;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奖励政策;实行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职称聘任、评选先进等结合;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工作质量,为职业素质训练的全面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2.师资建设和配比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师资必须由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取得《心理行为训练员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证书》,年龄在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专业教师组成。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分为内外场,内场训练时要把学生分成12~15人的小组,根据每个小组配备一名训练师的原则,师生比在1:12~15最为合理;外场高空项目的训练时,要求每组有安全员和训练员,所以训练师的数量相应有所增加,师生比在1:6~8最为合理;内场计算机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训练师数量为1人。

行为训练是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主渠道,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培训师,培训师的训练理念、训练经验、学识水平、改革的意识、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加快培训师的培训与提高,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满足训练的需要是当务之急,为实施职业素质训练提供必要保证。

3.场地设施建设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所需设备分三大类:外场(普通)设备、外场(高空)设备和计算机训练设备。学校必须投入资金,开发建设心理行为训练的外场(普通)设备、建设心理潜能的极限训练的外场(高空)设备、建设包含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职业能力训练系统、职业素质档案系统、心理压力与情绪管理、情绪能力训练室、情绪能力训练系统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室,为开展职业素质训练提供必要支撑。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适用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各级领导应重视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支持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在学生中的实施。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和合理的开展形式,经过精心策划,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定会为学校的教学和校园文化带来勃勃的生机。

(作者单位:无锡技师学院)

上一篇:浅谈工学结合在服装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突破优秀习惯培养训练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