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时间的穷人”

时间:2022-08-22 02:59:23

我们都是“时间的穷人”

贫穷指的不仅是金钱的匮乏、精神的贫瘠,还有时间――当父母已经成为“时间的穷人”,请一定引起重视,不要让孩子也失去对自己时间的掌控权。

在一项关于“分析贫穷对人们的认知与心理影响”的实验中,美国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匮乏会限制人们的注意力与自我控制,造成“认知宽带”的窄化。与此同时,这个团队还做了另一项实验:他们招募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让对方面临金钱以外的贫穷,例如时间的贫穷――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所有正确答题。许多学生深感压力,以致无法妥善思考。

学会高效利用时间,一直是我们接受的一种教育,哪怕在美国也是如此。学校、家长,都在告诉孩子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效的事,但这个实验很可能会改变许多人的教育模式。实际上,美国马萨诸塞州就已经在中小学推动“标准化学力测验”,不再对答题进行时间限制。

但我想,中国的教育从业者恐怕很难接受和做出改变。网上曝光了一位“虎妈”为九岁儿子制定的“一周作息时间表”,每天学习18个小时。看上去,这似乎让孩子成为了时间的富豪――他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有效”时间,可背后传递出的是一种穷人的不安全感:不管是这个孩子还是那位母亲,都是“被时间束缚的穷人”。

最容易成为时间穷人的是父母:不论财富多寡,他们都忙碌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家里的事情包括孩子成长的一切,几乎都靠“外包”。他们虽然也想跟孩子说理、给孩子选择,但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或不配合,在职场家庭两头忙的生活中也容易失去耐心。一些母亲尤其对自己的情绪管理失控深感挫折,自责为何无法晋升为“淡定妈”的成功典范,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只是含泪生气。

当职场和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失去管理自己时间的权利(或者能力),孩子自然会成为时间压迫下的“受害者”。

我认识一位小姑娘叫小芸,她的爸爸是个职场达人,工作时间很长,每天晚上快十点才会到家。妈妈负责在家带孩子,于是给女儿规划非常细致的活动时间表,例如:写功课30分钟、拉小提琴20分钟、玩电脑50分钟(如果成绩退步,缩短为35分钟)……还借用机器的辅助来进行时间管理,如电脑设定50分钟后会自动关掉,同时也用手机设定不同的铃声,提醒小芸起床、以及该去洗澡的时间。

我经常听到稚龄孩子用老成的语气彼此这样对话:“我真的好忙哦!”“我快累死了。”“我都没有时间了。”“赶快,我要来不及去上才艺班了。”……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市郊、偏乡村学校的孩子,我更经常听到城市特别是市中心的孩子说――“我好无聊。”

小芸常常在做完母亲规定的一件事后不假思索地问:“妈妈,接下来我要做什么?”因为她已经习惯于成人安排的紧凑行程、组织性活动,期待外来的娱乐效果或学习刺激,反而容易觉得“无聊”,而且不知道如何安排空档。

小芸的例子,让我不得不重新定义“穷人”的引申概念:穷不只是指物质上的匮乏,人的精神限制在时间不可抽离的线上,同样会沦为“时间的穷人”。

即便在教养价值上重视孩子的自主与自治,但父母过多的规划与介入往往造成孩子依赖父母、“不会自己玩”的非预期后果。我们拼命训练孩子快速作答,好在标准化考试中取胜,始终强调孩子学习的“效率”,但实际是压缩了他们自主思考与自由创意的空间,造成了孩子在时间上的贫穷。一个不会管理时间、从没感到过有趣和轻松的童年,会快乐吗?

上一篇:老婆是租来的 下一篇:非诚女嘉宾杀夫,虚荣是最锋利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