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与作业“生活化”探析

时间:2022-08-22 02:36:08

高中物理实验与作业“生活化”探析

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紧密联系生活,汇聚学生现有的认知与经验,提高情境的生动化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对于物理教学亦不例外,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但同时又服务于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笔者认为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就应该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地相联系,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体现出物理生活化的方面,凸显出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相关物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去.“如何挖掘生产、生活中物理资源呢?”通过挖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激活物理课堂,从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呢?

对于生活化情境导入的研究已经比较多了,不过对于一节物理课而言除了导入外,还有实验和作业两大环节.我们还应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注重实验情境的生活化设计和作业的布置,生活化的实验和课外作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兴趣度,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本文就如何从有关生活资源中更好地挖掘物理素材补充实验和作业内容进行探析,望促使生活与物理教学更有效的联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望与同行商榷.

1实验设计生活化,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积累,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将生活的情境作为知识探究背景能够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依据,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强化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着手让生活与实验完美相遇呢?

1.1设计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资源可以用来设计有关的中学物理实验,创设出真实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情境.学生在生活中就可以直接观察到实验现象,感知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对实验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探究其物理规律及本质,成为学习的探索者,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事先准备一个装矿泉水的塑料瓶,在其侧壁开几个小圆孔,然后装满水后分别让其处于静止状态和做自由落体运动,观察其现象有何不同,从而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完全失重现象的本质;还可布置“生活化”的实验性作业,如在升降电梯里放上一个台秤,人站在台秤上直接体验在升降电梯的上升时的超重现象和在升降电梯下降时的失重现象;另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已动手做“翻滚过山车”、“水流星”“发射火箭”等实验,让学生亲身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探究的意识,对所要掌握的物理模型认知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为透彻.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的物理情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都逐一重现,如汽车火车转弯、涉及向心力的圆周运动、离心运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及预防,等等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进行动态模拟物理情境,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色兼备的动画演示,创设出直观、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形象直观,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内容的掌握也就更为深刻了.多媒体演示实验的教学,声色具备,动静结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决了课堂实验中无法或难以去演示的那些物理现象.直观又生动的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升了创新能力.

1.2实验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环顾当前的实验教学实际,很多学生形式化、任务化,实验缺乏思维,将实验看成是前人已经做过的无聊活动,是理想化的操作,导致实验也显得“乏味”,因乏味从而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进行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成为实验的旁观者,学生动手能力差.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注重“去理想化”实验的设计,教师应将物理实验研究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运用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电磁打点计时器后,让同学们利用饮料瓶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在饮料瓶的底部开一个小孔,让水滴从饮料瓶底部每隔一定的时间滴下一滴,当人拿着滴水的饮料瓶匀速前进、匀加速前进、变加速前进时,观察水滴落在地面上的水滴痕迹,来研究人的不同运动的情况,探究人的运动规律,估算人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等等.”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将生活与实验有机的联系起来,不仅仅没有影响物理知识的严谨性和权威性,而且学生多了一颗分析和观察的心,主动运用物理知识去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并将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改造,其实质就是物理实验原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

2物理作业生活化,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

作业是物理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反馈学生知识学习并进一步内化课堂所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学生很怕做作业,是什么原因呢?传统的物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脱离,有些问题的设置过于理想化,甚至是不存在的,或是伪命题,学生看不到思维价值,兴趣难以有效调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对于作业亦不能例外,我们应该通过作业完成知识内化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笔者认为,我们要选编一些生活化的、开放性的物理习题,创建一个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作业体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较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对物理作业的设计和选用都须精心考虑,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断探究,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哪些具体的策略?

2.1习题的能力目标注意分层

学生不是理想的受教育者,不可能一教就会,而且不同的学生概念理解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也有所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就是生活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在布置的作业量上和作业难度上分不同层次作出要求,例如:对于学困生要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保护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达到基础目标;对于中等基础的学生,这类学生发展的可塑性很大,其中一部分同学,如果努力一下就能跨入优等生行列,但是如果稍一放松,也许就会退入到学困生行列中,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有适当的难度,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后,努力完成发展目标;而对于优等生,这类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对知识的领悟力很强,要增加一下难度,努力促使他们去实现更高的目标,而不是维持现状,因而布置的作业就有必要给他们增加一定的难度,促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更新的知识平台上发展.

2.2注重作业的趣味性

生活是丰富的,有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极具趣味性,要让学生爱上做物理作业,作业的形式不能单一化,笔者认为作业中的问题应该与这些具有趣味性的生活现象有机联系,同时也可以安排一些观察和探究性的课外实验作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简易器材进行改装完成课外实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在习题旁边插入一些科学家的故事、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有关环保知识等,或一些趣味实验等,以激发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2.3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多样性,学会研究学习

物理作业的形式要开放的和多种多样的,要有利于克服作业的枯燥乏味,提高作业的实效.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精选一些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为背景资料的物理习题,也可通过电视、网络查找有关物理资料,走向社会生活,通过真切感受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感受物理就我们身边,通过开放性的习题训练,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作为课后研究的开放性资源很多.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超载或高速行驶时,容易造成路面的损坏,而且对于交通安全也是重大隐患,我们可以要求课后根据这一现象进行习题的命制,这样的做法是反弹琵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不仅仅是命题的过程,还涉及到知识调查、情境设置和设置答案一系列过程,不仅仅实现了物理知识的应用,还在分析和命制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汽车严重超载和高速行驶的危害,给相关部门提出了有效的防范对策,价值观得到有效发展.

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促使物理教学要不断地回归日常生活,回归社会活动,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生活的经验、学习的经验,创设现实生活的物理情境,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在物理学习中去体验生活.让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成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地成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夯实基础,激发潜能,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物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意识,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学习、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做到融会贯通.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理问题出发,教学的内容要为学生所喜爱,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恰到好处地把学生的生活问题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就是生活”、“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知识可以改变生活”的学习乐趣,做到快乐地学习,改进学习方法,激活学习潜能,培养综合分析、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巧用现代技术让物理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