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品官常服制度研究

时间:2022-08-22 02:25:18

宋代品官常服制度研究

宋代,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上衰败的时期。宋代统治者再确立政权后颁布的服饰制度以示严格的等级制度。宋代服饰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后,即保守又不失周汉官服典雅、庄重的风格,并突出强调了服饰作为政治等级的标志。宋代官服是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借口而拟定的,它依然体现出中国古代官服一贯的等级性。

官员常服制度

宋初,官制、军制基本承袭唐代,衣冠服饰也沿袭晚唐五代的遗制。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重新制定服制。再实行了七十余年后,康定年间宋仁宗景v又对服制进行了一次修改,不仅对冕冠、衮服纹进行了调整,也对百官的朝服进行了调整。唐代形成的由黄、紫、朱、绿、青、黑、白等七色构成的官品服颜色等级序列预示着唐时期是按照品级定冠冕服饰,这一等级性对宋代的官品服有着深厚的影响。宋初的服饰制度并不是一味的承袭唐五代的服饰制度,而是在承袭的同时赋予其独特的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

品级官员常服

品官常服也可以称为公服,是宋代官员的象征,区别于平民百姓。沿袭唐制以服色来区别官职。常服形制简单,曲领大袖、下施横[、束以革带,戴幞头,佩鱼袋,着乌皮靴。宋初承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1.[衫

圆领[衫的领型一般为曲领或称盘领。宋初时,是男子均可服用的一种衣式,源于唐代却区别于唐代,受到北朝遗制的影响,将交领改成圆领、袖子也改成了窄袖,下施横[以应对古时上衣下裳之制。

2.带

宋初,在唐带的基础上,宋带了做出了一些改变,等级制度更加森严。从带的质地、数量、以及带所雕花纹来区别等级。《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诸臣服下》记载,三品以上服玉带,十三;四品以上服金带,十一;七品以上未参官及内职武官服银带;八品九品服黑银。

3.因时所需的佩鱼之制

佩鱼制度是常服制度中标志等级的重要载体之一。佩鱼制度源于战国时期的兵符,是当时一种调兵遣将的凭证。乘装鱼符的袋子被称为鱼袋,三品以上佩金鱼带,五品以上服银鱼袋。宋鱼袋是用金银在鱼袋上饰以鱼形而佩之,系挂与腰间以区别贵贱。

4.幞头

隋唐时期的幞头发展到宋代已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除祭祀、朝会需要冕冠以外,一般都会戴幞头。幞头的形制也和前代有明显的不同,告别了软巾,选用了漆纱,外观上呈现出固定、坚硬的视觉,两脚也变得多姿多彩,直脚、交脚、顺天等各式各样的形态。宋代的幞头多为展脚,最初长度最多只有一尺左右,后来越伸越长。幞头直脚的伸长,据说是为了让大臣们在朝廷上站班时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在朝堂上交头接耳。《宋史・舆服制》说:“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乘舆或服折上焉。”以此看来,在宋朝朝会官员着公服时皆服平脚幞头。

5.脚服

从唐代开始,百官朝服开始弃舄改靴,靴子进入了封建冠服体系之中,地位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代沿袭唐制,祭服用舄,朝服用靴。如《宋史 舆服制》记载:“靴,宋初沿旧制,改履用靴。政和更定礼制,改靴用履,中兴仍之乾道七年,复改用靴。”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简介:王嘉,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

指导老师:袁燕,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文徵明、王宠小楷书法略论 下一篇:论在现代陶艺创作中驾驭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