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与传播

时间:2022-06-20 06:20:42

邮票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与传播

我国邮票设计以传承传统文化与普及科学文化为前提,是一种浓缩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对邮票设计中的色彩,图形,艺术形式所呈现的“中国化”传统元素进行的分析和研究,为当代邮票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引言:随着人们对艺术的重视和文化改革的加快,邮票设计所体现的中国传统色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今年以来邮市遇冷,传统的“红色题材邮票”系列却异军突起逆势,偏向传统的邮票越来越受人民的喜爱。因此,在尊重市场为前提下,研究邮票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具有其必要性。

邮票设计中传统元素的重要性

邮票设计涉及一个国家“软文化”资源的实体形象与认知形象视觉再现的结合。从清光绪四年发行第一套“大龙邮票”开始,到最近的“十二生肖邮票”的发行,我国邮票设计注重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本文并是不阐述复古,更不是所谓的“古典主义”,只是在追求中国邮票设计的“中国化”特色的视觉艺术。

传统元素是个性化的载体。邮票这种视觉艺术,不仅每个时代都有当时政府发行的特定寓意的邮票,而且凡一看便知道是哪个国家哪个时行的邮票。传统元素的运用更有利于中国邮票提高识别性与个性化。个性邮票是借助“国家名片”,利用“方寸天地”及收藏、鉴赏于一体的特殊载体,它除了具有实用性外,还同时具有欣赏性、收藏价值和宣传效果。

中国化”元素在邮票设计中的应用

1.传统色彩搭配

不同色彩传达的感情不同。色彩的选择须以主题相呼应,表达不同情感语义时色彩也会随之而变化,众多色彩同时出现在寸方纸片需要保证视觉上的“和而不乱”为前提。在表现一些欢乐、喜庆的气氛时, 应以暖色作为主色调, 其感情作用强烈, 能产生温馨的气氛 , 使人振奋。2一方面,有关传统文化的邮票,如《古典文学》系列邮票、《古画》系列邮票、《祝福》系列邮票的都是淡雅古朴色调;另一方面,有关民族事迹的邮票,如宗教系列邮票、民间传说系列邮票、文明发展系列邮票都是民族色特的跳跃靓丽基调。韵味隽永的中国风色彩搭配,遵循色彩选择搭配规律,经过千百年沉淀洗礼,从而与邮票建立情有独钟的情感偏爱。

2.传统图形运用

国外常用的元素和中国传统元素是基本不一样的,国外邮票设计无论是雪花曲线的几何图形,还是哥特式建筑图形,还是代表人物头像,都与中国的传统元素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邮票设计,抛弃了传统元素比较复杂的缺陷,精炼艺术化的表现方式和图形语言,使“中国化”图形元素更加丰富多彩,内容更加繁。无论是《十》纪念邮票图形的在运用编排,组合创造;还是《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传统生肖图形对比夸张,二次创作;以及《福临门》贺年专用邮票的福字,符号化,打破重组,都离不开对传统元素的再创作,而且充满了民间喜乐丰收的气氛,继而产生不同国外设计的审美心理和气氛效果。传统图形在邮票设计中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主画面,邮票的边饰也有它的价值体现。3正如《神舟》的成功离不开边饰的清单淳朴,使整体的设计和谐而统一。

3.艺术形式丰富

纵观国内各大邮票,总体来说风格是统一的。传统元素视觉表现种类繁多,大多邮票设计都是从剪纸,皮影,工笔画,水墨画,年画,农民画等这些民间传统艺术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十二生肖》邮票,将传统的十二生肖采用传统装饰画手法,赋予现代抽象化的设计语言,明快而简洁,粗狂大气而不失细腻传神,恰到好处的渲染了主题。传统纹样在组合加工,都是在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的基础上创新的“中国化”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装饰语言还是造型格式都有相当成熟风格体系,在此基础上更容易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邮票设计风格。

4.民族底蕴浓厚

因情感具有相通性和传播性,邮票设计的意图十分明确,将一方文化和民族情怀视觉化的传统元素浓缩到寸方设计来。在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民族特色、地貌环境的影响下,人民长时间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视觉的认知使人民精神愉悦,人民群众内心审美经验的完美对接引起受众的最大的心理好感,同受众的知觉反映以及心理体验,产生和谐美好的心理共鸣。《十》邮票设计中,一枚《科学发展》传达了历史的延续和另一枚《继往开来》传达了未来的展望,两者合拼为一个统一的金光太阳的画面,象征人民安居乐业与和谐美满,这便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凝练升华。对传统设计元素的理解是我们应用的前提,当我们在恢复对传统设计元素的理解时,我们是在实现现代与传统的沟通。4为当代邮票设计增添些许活力与张力,更加耐人寻味,历久弥新。

总结

邮票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中国邮票设计必须创新的传统元素运用其中,才能更好地对传统元素认知情感的传递和综合文化的传播。更好地将传统元素运用到邮票设计中,有着其不可代替的必要性和可实性。如何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应该成为今后研究分析的重点方向,着力通过邮票对传统元素进行深度发掘。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余梦瑶(1992-)女,湖北荆州人,研究生在读,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告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广告学。

上一篇:探析别墅灯光设计 下一篇:传统元素在时代建筑精神传承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