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监管亟待加强

时间:2022-08-22 01:50:07

专项资金监管亟待加强

专项资金是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为确保专项资金能得到合理的管理与使用,发挥其应有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专项资金监管亟待加强

一、存在的问题

1.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部分单位为争取项目资金,争先恐后,跑“部”前进,而不顾地方财政可支配财力的实际情况。项目资金争取到后,地方配套资金上却迟迟难以到位,甚至跨几个年度都不能到位,造成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或者已开工项目进展缓慢,逐步演变成半拉子工程,甚至还会使一些项目已到位资金闲置,造成了其他需要资金的地方项目得不到国家支持,而得到资金的地方项目半死不活的极大浪费现象。

2.专项资金会计核算不符合规定。部分项目主管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不能按要求核算专项资金,有些还不能合理使用会计科目,对专项资金也未能实行专户管理,多项专项资金混合核算,甚至有的专项资金与单位经费混在一起,差旅费、招待费等费用鱼目混杂,无法准确界定专项资金是否真正用到项目上。在报账程序上、手续上也不够严谨,审核不严,白条付款等付款凭证不合规现象屡见不鲜,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也未能及时入账。

3.专项资金被挪用、挤占。部分单位从专项资金中提取专项资金的前期费用,在专项资金中列支招待费、差旅费、补贴等,甚至有的因单位经费紧张,先用专项资金垫付单位公用经费支出,结果出现专项资金有账无钱的现象,部分专项资金未能按规定使用,存在串项移位,改变项目的实施范围、建设内容和地点的现象。少数项目主管单位在款项拨付时,对工程价款审核把关不严,夸大概算、虚列工程量,高估工程价款,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金的损失浪费。

4.专项资金监管不到位。在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上,大多存在“以拨代管”,“重支轻管”的现象,突击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全方位跟踪监督少。部分项目完工后,对其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等效益没有进行评估,对于没有达到项目建设预期效果的,没有进行责任界定,存在处而不罚的问题,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大多注重专项资金的争取,而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意识却不强。

二、原因分析

1.专项资金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一方面部分项目单位对专项资金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专款专用的意识又不强;另一方面专项资金在资金调度、分配上权力过于集中,缺少内控制度,有的“一支笔”说了算,难免出现漏洞。

2.专项资金监管制度不健全。项目部门、单位上报的各类报表更多的只从数字上简单汇总,用于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而没有从效益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跟踪问效及责任追究。同时,由于专项资金涉及的部门多、金额大,财政、审计等财政资金监督部门力量有限,对专项资金的监督难于全面兼顾。

3.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先争取资金,后论证项目”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先想方设法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但由于缺乏对于项目的效益性及可行性的合理论证,造成专项资金的严重浪费,极大地降低了专用资金的使用效益与社会效益,特别是对一些专项疫苗,由于其使用效益性差,导致大量疫苗无人领取。

三、完善专项资金监管建议

1.加大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力度。要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加大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力度,及时公布审计结果,使得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化,以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2.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督促地方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对拖延的地方配套资金,应采取社会舆论、行政以及其它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督促其及时到位。对确实无法到位的,能收回的资金应足额收回,对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应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加强人员培训教育力度。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与法律知识的教育,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项目单位财务规范有序,增强单位财务人员遵守法律规定的自觉性。

4.加强领导思想教育,筑牢职业防线。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对专项资金的重视及责任意识,更能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与社会效益。强化领导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时刻保持着管好用好专项资金的意识,是加强专项资金监管的有效措施。

5.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建议建立专项资金跟踪问效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重点环节的跟踪问效,以保证专项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与效益性;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专项资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加强对用款单位的财务监督。(作者单位:高安市审计局)

上一篇: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审计征求意见防“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