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2-08-22 12:52:58

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本文以风险导向审计的意义,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着重论述了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对企业经营信息的搜集和经营风险的分析和评价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风险导向 内部控制 评价

随着国家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结合当前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实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将逐步成为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与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相比,内部控制评价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挑战更大,涉及企业经营的业务面更广,工作结果受到各方的关注度更高,因此,要想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适当的评价,就必须要用新理念、新方法来开展工作。风险导向审计正是这样一个先进的工作方法。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意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评价和分析被审单位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法,以此为前提制定符合被审单位具体情况的审计计划,其特点是把风险评价的方法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体现了现代审计的新思路。

(一)加快审计方式的转变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在实施审计之前就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风险进行评估,并以风险为入手点,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特别注重对企业日常经营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同时,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经营过程的重要环节中去,使审计工作关口前移。

(二)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其工作内容已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要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做出全面、客观的审计评价,就必须通过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来确定审计应关注的重点领域,并进一步确定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从而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促进人员素质的提升

要准确的判断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需要审计人员了解法律、市场、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若想用好这种方法,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同时,企业也需要创造条件,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去,从而加速审计队伍整体知识结构的更新。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等环节。本文重点论述启动评价程序前的信息获取及评价程序中的前三个环节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

(一)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前的信息获取

1、为获得准确的信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注重日常工作的积累,要广开渠道、广泛搜集,如积极参加企业各类重要会议、对重要文件及时备份等,这样获取的信息利用价值也较高。

2、内部审计人员要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信息,才能对企业的基本经营情况和主要工作流程有相当的了解以准确的评估经营风险,从而能够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工作重点。

(二)制定评价工作方案

1、辨识企业经营风险

根据国家内部控制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经营业务分为规划、人力资源、投资、研发、销售、采购、生产等若干项,在此基础上,每项业务中列出若干关键节点,辨识这些节点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2、评价企业经营风险水平

(1)通过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量化的方式,评价风险水平的高低,如风险分值

a.各业务的风险分值=∑(关键节点基础分值×风险系数)

b.企业总体风险分值=(∑各业务风险分值)÷总分值×100

(2)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确定相关业务的重要性程度,依据重要程度对各业务进行分值的分配,也可对各业务进行均匀分配;再将各业务分值分配到各关键节点,得到节点基础分值。

(3)将风险系数分为高度、中度、低度三类,相应设置分值区间,根据节点中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即较高、适中、较低确定适用系数的具体分值。

3、确定工作方案

(1)当企业总体风险水平为中度及以下水平时,对企业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四个要素的评价,主要利用审计部门日常信息的储备,辅之以适当的符合性测试程序即可,如企业总体风险水平较高,则应安排实质性测试程序。

(2)以风险评价为依据,确定各项业务控制活动测试范围的大小、取得审计证据数量的多少、进度安排的松紧等。要对每一个风险系数为高的关键节点,单独安排审计程序,制定有针对性的测试方式,对其涉及的工作记录进行详细的检查。

(三)组成评价工作组

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考虑评价工作组的人员构成,对于风险较高而专业性强的业务,应当吸收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熟悉情况的业务骨干加入工作组,必要时可考虑聘用企业外部专家参与评价。

(四)实施现场测试

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时,应根据工作方案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并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填写评价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并编制评价报告。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景

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在审计的开始阶段即掌握了应重点关注的风险信息,实施了针对性的检查,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审计任务,提出了恰当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工作成果必将受到各方的关注和好评。

参考文献:

[1]汪寿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大连出版社,2009;11

[2]胡春元.风险导向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

[3]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04

上一篇:新准则下财务报表认知探讨 下一篇:浅谈市场开发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