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22 11:58:10

小议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结合地图讲解教材,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抽象思维 空间想象 直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3-02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是完成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地理学科特殊的直观教学方式。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地图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呢?

一、授以学生读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地图的认知

初中学生年纪较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刚开始的时候,地理教师应该多去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地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在各章节中增加大量图片,所以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的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怎样选择需要的地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记忆难度,又常常出现将陆地名称填在海洋上、把河流当成国界线等笑话。

最后,看地图的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知

在地理课堂教学上,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能够清晰地呈现地理知识的规律性。使教材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易于被学生接受理解。如我在讲东南亚中的“马六甲海峡” 部分时,就充分利用如下东南亚地图并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指导学生首先在东南亚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相邻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确定东南亚处在“十字路口”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东南亚处在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

(2)指导学生在东南亚地图上,查找夹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中间马六甲海峡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部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又如,在讲西亚“富饶的石油资源”,我首先挂出西亚石油分布图,接着在图中找到波斯湾,指出西亚拥有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接着就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西亚石油分布图”看西亚石油分布的国家。在启发提问中,学生就很不费解的答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在讲到西亚石油输出问题上,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再引导学生参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而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利亚去。从而引伸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充分利用地图,上面这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

三、将教学挂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用地图的习惯

地理教学的特点是应用地图教学。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而课本插图更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主要途径。课本插图,它既是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地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既要起“教具”的作用,又要起“教材”的作用。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运用能力。例如在《中国气候》一节的教学,本节主要的内容是总结中国的气候特征。我在教学中没有像以往先总结出几个特征,然后进行分析。而是第一步指导学生读课本中的《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总结出我国冬夏气温特点,进而说明我国有多个不同的温度带,并指导读我国温度带图;第二步读《中国降水分布图》明确我国各地降水不同,从而形成了四个干湿地区,并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第三步让学生根据组成气候的两大要素分析我国气候类型并指导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注意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经过以上三步,学生能综合分析出我国气候的三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季风性和大陆性显著。这样学生能从这些图中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并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得出结论,有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又如:在讲黄河的内容时,我在黑板上挂出黄河流域图

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教学:

(1)请一位学生用彩色粉笔在黄河水系图从黄河的发源地绘起,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一直画到入海口处,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中文“几”字。同时简要说明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在图中指出黄河在“乌金之乡”和“古朴秦川”分别接纳了汾河、渭河两条支流,“乌金之乡”指的是山西省,“古朴秦川”的“秦”指的是 省。

(2)分析说明黄河发源于 ,注入 海。再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河口到旧孟津用深色粉笔标在干流上,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判断这段河流特点:从二级阶梯流向三级阶梯,水位落差大,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 高原,带来大量泥沙,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 。 (3)接着分析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插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地理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地理事象的过程,而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的广泛性,使我们不可能对每一地理事象都进行亲自实践,而地图恰好符合了我们的需要。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提炼教材,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图,然后加以巧妙设计和加工,尽可能在“图”的基础上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的重点内容。就能使教学达到“质量高,负担轻”的理想境界,较好地实现“知识、行为、情感价值”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目标,真正地让学生做到自主、探究式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3Q大战宣判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