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排比手法的运用

时间:2022-08-22 11:24:31

《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被人们传诵至今。《论语》之所以能够被人们喜闻乐诵,与其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很大关系,其中,排比手法的运用功不可没。现在就以《〈论语〉十则》为例,简要分析一下排比手法在《论语》中的运用。

一、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富有条理性

“为政”篇中,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孔子从“十有五”写起,继而“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一气呵成,排比手法的运用使内容的叙述十分条理,也使人们意识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颜渊、季路侍”一则中,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当子路问到孔子志向的时候,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从“老、友、少”三种人的角度,向学生讲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安之”“信之”“怀之”,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针对性强,因人而异。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条理清晰,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有节奏感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个人的修养。如在“季氏”篇中,孔子向人们谆谆教导道:“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这一则中,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少之时”“及其壮”“及其老”,强调了要适时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身体尚未成熟,要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排比手法的运用,不但使文章富有条理性,而且富有节奏感,如长者在语重心长地教诲,娓娓传授人生的经验。

三、排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

“颜渊”篇中,颜渊问孔子如何才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孔子答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从“视”“听”“言”“动”四个方面,论述了人应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修养。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句式整齐,论说有力,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很有感染力。

四、排比手法的运用,使论证更加严密、充分

“颜渊、季路侍”一则中,孔子从“老、友、少”三个角度,向学生讲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颜渊问仁”一则中,孔子从“视”“听”“言”“动”四个方面,论述了人应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修养;“君子有三戒”一则中,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少之时”“及其壮”“及其老”,强调了人要适时规范自己的言行……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论证涵盖了事物的方方面面,这样不仅增强了语言气势,而且使文章的论述更加充分,论证结构也更加严密。

总之,正是借助了“排比”“对比”“反问”等的修辞手法,儒家思想才形象具体,发人深省,并传播久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上一篇: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古典诗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