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应当是社会共有的精神

时间:2022-08-22 11:00:59

【前言】大学精神应当是社会共有的精神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一次是19世纪初由德国洪堡大学引发的大学革命。当时,普鲁士教育大臣、著名学者威廉・冯・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后改名为洪堡大学。他奉行大学独立、学术自由的原则,摆脱了宗教、政府对大学的控制,使大学具有了真正的办学自。他主张大学应以完全的知识和纯粹的学术为目...

大学精神应当是社会共有的精神

近年来,围绕大学精神的探讨非常活跃,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呼吁“树立大学精神”、“反省大学精神”、“回归大学精神”、“重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被如此高度地重视,反映了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大学精神的特征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长期发展的历史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久经检验为大学公认的价值原则和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

自近代大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等重大变迁,大学的规模、功能、社会使命、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以及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历史上,近代大学发生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第一次是19世纪初由德国洪堡大学引发的大学革命。当时,普鲁士教育大臣、著名学者威廉・冯・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后改名为洪堡大学。他奉行大学独立、学术自由的原则,摆脱了宗教、政府对大学的控制,使大学具有了真正的办学自。他主张大学应以完全的知识和纯粹的学术为目的,大兴科学研究之风,使大学的功能从单一的人才培养扩展为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确立了教学与科研合一、全面推行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这种崭新的办学理念的推行,打破了长期沿袭的修道院式的办学传统,改变了大学僵化保守、停滞不前、危机重重的局面,不仅使大学焕发出巨大生机,而且带动德国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迅速步入世界前列,使德国一举成为工业强国。因此,洪堡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洪堡模式很快传播到欧美各国,成为众多大学效仿的榜样。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期间,正是参照了洪堡模式,实现了北大从旧式学堂向现代大学的转变。

大学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美国。从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的大学在参照洪堡模式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探索。一是推崇民主化、个性化的理念,要求大学尊重个性权利,保护个性自由,充分发挥个体价值,激发个体的创造活力。二是积极拓展大学功能,推动社会服务,促进大学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密切结合互动,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随着依托大学而建立的“硅谷”、“大学城”、“工业园”的异军突起,人们对大学的作用刮目相看。大学也从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和卓有成效的社会服务中获益无穷。

由美国领军的这一轮大学改革的创新价值,就在于它打破了象牙塔式的办学模式,把大学的社会功能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这两大基本功能,扩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基本功能,把原来实行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扩大到教、科、经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从而使美国一些大学超越欧洲的老牌大学,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上活力最大、实力最强、财力最旺的大学,并促使美国成为世界科技革命的排头兵、知识经济的领头羊。美国大学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使大学第一次从社会舞台的边缘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心位置,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和学术的圣地,而且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一支先锋力量。

在由德国和美国引领的这两次大学改革中确立的理念和积累的经验,无疑应当在大学精神中得到充分体现。

大学精神应当反映出大学的特质,服从服务于大学的社会使命,体现出教育规律、学术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对大学来讲,大学精神就是核心,是灵魂,是生命线,是奠定优良校风学风的基础。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普照和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学校的生存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而且对每一个师生的思想行为、精神面貌发挥着持久的作用。

大学精神,不只是大学独有的思想财富,它应当是社会有的精神文明。民主的制度,宽容的环境,开明的政府,这是大学兴旺、学术繁荣的必要社会条件。

大学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堡垒,是社会前进的灯塔。大学精神应当体现出本国特色和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凝聚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代表最先进的时代精神,始终成为引领社会文明潮流的方向标。

塑造当代大学精神

我们应当塑造什么样的当代大学精神呢?

应当塑造求知、求实、求真、求新的精神。

大学是专门传授知识、探索真理的地方。因此,大学精神应当首先体现在对待知识和真理的态度上。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它的重要职能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聚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融汇人类各种文明遗产,交汇社会各种观念思潮,在各种知识的交汇交流、争鸣碰撞中催生出新的思想火花。一所大学的实力,首先是看它拥有的知识容量,以及创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水平。

在大学中,应当充满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求知求学,基本的态度应当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大学科学研究的使命就是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索真理比拥有真理更可贵。探索真理的前提是具有怀疑和批判精神,不迷信,不僵化,不固执,不盲从,勇于突破现状,挑战权威,超越过去,标新立异。从事科学研究有一个三段式的思维方式:第一,提出“为什么”;第二,弄清“是什么”;第三,知道“怎么办”。一个好教师,“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提问”(苏格拉底语)。当人们提出“为什么”的时候,探索真理的过程就开始了。

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前提是“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目的是“求是”,找到规律,找到真理。讲真情,报实数,讲实话,这是最基本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而弄虚作假则是科学工作者不能容忍的道德堕落。

科技发明的一个特性,就是“独一无二性”。它永远只承认第一,从来不承认第二。因此,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必须以创新为生命,鼓励原创,勇争第一,永攀高峰,不断超越。

找到真理固然不易,坚持真理、维护真理往往更难。正像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拒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在大学中,应当大力倡导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摘自2010年7月1日《现代快报》评论员文章) 

上一篇:当今国际信用评级标准的奇异逻辑 下一篇:爱面子换来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