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心理护理及饮食健康指导

时间:2022-08-22 09:48:18

高血压病的心理护理及饮食健康指导

关键词 高血压 护理 健康指导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住院高血压病患者238例,男134例,女104例;年龄18~80岁;病程3~10年;住院时间21天~3个月。合并糖尿病24例;脑中风偏瘫14例;发生心肌梗死、心肌衰竭、肾衰竭的10例。均为临床确诊。

心理护理措施

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病人入院时要视病人如亲人,服务周到,和蔼可亲,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使患者入院时产生一种亲切感,消除陌生感觉,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稳定患者容易激动的情绪:应尽量地避免治疗过程中激惹病人,使他们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打针,保持情绪稳定,若病人产生应激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其结果势必影响药物治疗,甚至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消除药物的依赖心理: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到血压变化,因此,高血压患者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换,以保持心理的相对平衡状态。高血压病人一般对自己的血压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均要吃药,但病人的情绪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各个环节。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的清洁,使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最大限度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安静舒适的心理效应胜过药物的作用,环境和自身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按时定期服降压药:高血压病人必须树立长期乃至终身服降压药的习惯,鼓励病人按时吃药,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按时测量血压。测血压时要做到定时间、定、定血压计,使血压始终保持平稳。

饮食健康指导

高血压患者80%是由于平时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引起的,因此,保持患者血压稳定,防止和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合理的健康饮食,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十分重要。

注意饮食调节:高血压应以低盐低脂肪饮食,限制盐的摄入,每天摄入食盐量不超过6g为宜,禁食腌制食品,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质的饮食。用植物油炒菜。

戒烟和控制饮酒,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不仅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并且可增加心脑血管的并发症;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吸烟的耗氧量与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吸烟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限制总热量,控制高脂肪饮食,吃些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使体重逐渐下降,向患者讲解体重增加的危害和减轻体重的重要性。

休息运动:急性期的病人要卧床休息,为病人提供安静的环境,必要时限制探视。一般夜间休息8小时,午间休息1小时,减轻患者的疲劳感,减轻心脑负担。病情稳定期间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

定期的测量血压:按时测量血压。一般血压降压目标应该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左右。定期对血液、尿液、肾功能、心脏功能和眼底等检查,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可及时地配合医生及早的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告诉我们,解决病人的发病因素难以靠药物治疗来实现,对其实行心理护理以及愈后的健康饮食指导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容.对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1-843.

2 李洁琼,李亚茹,伍宏艳.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1(2):9.

3 张俊龙.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1.

上一篇: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 下一篇:IVF-ET妇女焦虑与抑郁的调查及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