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设计研究

时间:2022-08-22 09:17:07

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设计研究

摘 要 混合式学习是目前国内外的热点,但是研究大多是关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实践应用方面的,而关于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笔者基于以往的实践经验和阅读有关文献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设计,以期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过程性评价 指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在2012年推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提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从文件看出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及具体实施的教学与评价的重视。混合式学习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它整合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并与当代教育改革相吻合,但是关于混合式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

1核心概念界定

1.1混合式学习

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国内以何克抗教授的观点影响最为广泛: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综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国际上一种比较典型的定义被黄荣怀教授翻译为中文即: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是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人采用“合适的”学习技术和为适应“合适的”学习风格而传递“合适的”技能来优化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业成就。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即将传统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技术优化学习,以达到教学效果。

1.2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认为过程性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课程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高凌飚教授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用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本文研究中,笔者赞同华南师大的高凌飚教授的观点,评价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知识及技能能力全面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调查显示美国高校的课程中有45%实施混合式学习;在英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中,混合式学习所占比例最高(占50%),其次是辅助式E-learning(48%);亚洲高校中韩国国立与私立大学混合式学习的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而新加坡有都在超过80%的师生使用E-learning来辅助教学。

美国的档案袋评价是学生课业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评价内容丰富,有助于从各方面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已成为学生升学、申请大学、毕业考核的主要评价依据。英国强调基本阶段中的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印度在中小学阶段,在课程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方面,强调通过学生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

2.2国内研究现状

余胜泉等人提出通过序列化学习活动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学习;郭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上对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索。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将过程性评价纳入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观点已经得到新课程实验地区如广东、海南、宁夏、山东等地区的广泛认同和重视。上海和天津在研究过程性评价方面尤为突出。

3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设计

3.1混合式学习和过程性评价的指标研究

解筱杉在《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将混合式学习中的指标定为:教师指标是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学生的指标是网上学习适应性,学习态度。

黄荣怀在《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将混合式学习评价指标定为:教师指标为专业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组织能力,教学机智、态度、境界;学生指标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态度与方法,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

舒美姿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应用研究》中将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定为:学习方式(包括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类型),基本知识,情感价值观,基本能力。

郑明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中从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能力、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信息资源利用能力、总结交流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信息责任感及信息规范)三个维度全面构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体系

3.2混合式学习的要素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

关于教学系统的要素说有多种,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另外在传统学习中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在网络学习中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资源、环境。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的要素应是(下转第56页)(上接第43页):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这五大要素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和作用。

混合式学习分为线上线下,线上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上的课程学习资源,根据自己喜好和需要进行选择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先进行以学习小组为主的讨论;线下学生一方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学习讨论,一方面在课堂上汇报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将疑问交由老师解答。所以混合式学习过程主要为下面六个部分:线上资源制作上传、线上自主学习、线上小组协作学习、线下小组讨论学习、线下自主学习、课堂小组学习汇报、课堂教师答疑。

3.3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设计

混合式学习模式决定着其过程性评价不仅有对线上学习的评价,还有对线下自主网络学习和小组见面讨论学习的评价。将前面提到的“混合式学习”的五要素(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与混合式学习过程的六个部分匹配融合起来制定相应过程性评价指标要素,其过程性评价指标研究如下:

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为线上学习的:登录、下载、有效评论、资源利用、参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资料上传等;线下学习的:组织参与小组学习、帮助组员、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学习情况、听讲做笔记情况、口语表达能力等指标;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为: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问题解决、作业反馈、教学策略、教学态度等指标;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指标有:活动设计、活动交互、活动效果、课堂安排、学生汇报、教学内容等指标;教学环境的过程性评价指标有:媒体齐全性和适用性、课堂气氛、课堂融洽度、学生配合度和其他物理环境指标;教学资源的过程性评价指标有:微课的制作与设计、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资料的丰富性和准确性等指标。

4结语

经过设计得到初步的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将在教学实践中应用,通过专家评审和教学实践得到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计算机类课程标准研究;项目编号:JSJY201415。

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http:///web/content.php?id=6853

[2]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3] 黄荣怀,周跃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4-13.

[4] 胡明.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5] 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2).

[6] 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95.

[7] 韩立华,常樱.基于blended learning 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06).

[8]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湖南教育发展年度报告[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235.

上一篇:科学构设通信士官四阶段“实战化”教学内容体...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