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是救火老人

时间:2022-08-22 09:09:29

我的外公是救火老人

老福州又名“纸糊福州城”,因为早期大部分民居为木质结构,所以火灾频发,民众损失相当惨重。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发生火灾时总是来不及调遣官兵抢救民居。于是在一些商业巨头的号召下,民间组织“水会”应运而生。这些“水会”有效减少了火灾时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在百姓中很受欢迎,也得到了福州商界的认可。民国初期,地区性“水会”的队伍慢慢壮大起来,按区域相继成立了38个“水会”,并改称为“救火会”。救火会内有临警员和援丁之分,临警员负责火场的协调和指挥,援丁则按照临警员的指示用水龙进行救火工作。这些救火会全是义务性质,所需经费全靠民众募捐和善款。

当时的救火用具十分简陋,只有一种需要人力运送和摇动的水龙供消防队使用,有时甚至还要到附近的井里装水来灭火。由于水龙是铜做的,运送起来十分不方便,需要两三个人一起拉才能拉得动,而且有时得拉上好几公里才能到达火灾现场。还有一部分人抱着水龙带,挑着空水桶,或是扛着长长的拆屋工具奔赴火灾现场。到了现场,所有人都筋疲力尽,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坐下来休息或是喝一口水,而是一到现场便各司其职忙着灭火救人。他们救起人来决不含糊推辞,而是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受些轻伤是在所难免的,有的被火包围而受重伤,有的甚至殉职。

靠近市中心的榕西救火会是较活跃的一支救火队,由于所在区域木屋毗连,一旦发生火灾,殃及的民居、商行损失惨重。当时榕西救火会汇聚了许多救火精英,我的外公陈谦祥(1907―1990)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从青年时期起就加入了救火会,担任临警员,直至七十几岁仍在汽龙车上摇铃,在火场吹哨指挥救火。在他的指挥下,没有一位援丁惨遭不测,有的人说是因为救火会所在地龙王庙在默默保佑着他们,也有的人说是指挥员指挥有方,因此他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戴,大家便爱称他为谦祥伯。每当救火回来,外公便雄赳赳气昂昂地吹着哨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大家排着队按着排尾援丁的锣声,迈着有节奏感的步伐,朝着回家的方向前进。那架势就像战士打了一场胜仗一样,每个人都神采奕奕,满面春风,虽然他们身上还湿漉漉跟落汤鸡似的。也有许多群众在路边围观鼓掌,或是自发跟在队伍后面走的。此时,我们家人总会在门口翘首等候,并为他们鼓掌、倒水。

我的外公陈谦祥出生在福州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酱园店和酒库,并致力于当地的慈善事业。他参加救火会的初衷是为了做善事,帮助穷人,但是没想到这一帮就是一辈子,而且他深深地爱上了救火,甚至牺牲了家庭利益。他与我外婆郭英菊共育有七个子女,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在参加救火会前,外公在家庭经济支持下开了一家小酒店,但是生意不是很景气,家里日子过得并不富足。外公在这样的情况下仍义务为救火会工作,外婆起初并没有反对,因为外公生性豪爽,乐行善事。但是每次救火回来外公总是伤痕累累,呛了一身烟灰,由于他在火场大声指挥并吸入大量有害粉尘,第二天他嗓音全无,久而久之造成了他长年嗓音嘶哑,肺脏劳损和胃出血。有一次,西门附近发生大火,正在卧床休养的他听到外面的火警锣声,便马上从床上蹦起来奔赴火场前线。他知道深入大火中心很危险,本来在汽龙车上指挥的他跳下车,拉住准备去救火的几个援丁说:“你们还年轻,家里老老小小还倚仗着你们,我已成家多年,子女也都大了,让我去!”说着,他冲进了火场……

有时救火结束后,他会邀请“弟兄”来家里吃饭,作为犒劳并且交流总结救火经验。家里经常有客人,很热闹,但时间一长,本来就不富足的日子变得更捉襟见肘了。外婆考虑到外公的身体状况和家里的经济窘困,多次劝说他辞去救火会工作。外公非但不听还因此向外婆大发雷霆。有一次,大家都在吃饭,外婆小声地抱怨说没米下锅了,还请客。外公把筷子一摔,说:没米就去借!外婆答道:“借了这么多次,都不知道再向哪家借好了。”外公一怒之下把吃饭的桌子都给掀了,说:

“那你让我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吃什么?!我保不了他们的安全,我还不能让他们吃饱吗?连这点我都做不到,那算是兄弟吗?!”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轰炸福州城,当敌机还在空中盘旋时,外公冒着被炮火轰炸的危险带领援丁救火、救人。他们的“十施善举”(施衣、施米。施粥、施医、施药、施棺、施钱、救火、救水、救柩)感动了许多邻里。有火的地方他们就灭火,有需要救济品时,他们砸锅卖铁捐赠衣、米、药、棺。冬天,救火会就忙着“冬防”。由于冬季气候干燥,易使一些房屋和仓库自燃,外公和他的部下走街串巷,宣传消防知识。

解放后,外公的小酒店公私合营了,每个月能领四十多元工资,除了交给外婆二十五元养家糊口,剩下的钱他全数捐给救火会。后来子女工作后,家里条件有一些改善,但是日子还是过得很紧,一个蛋、一只螃蟹都要分成八份,每人一份,除了外婆舍不得吃。外婆几乎是一个人辛辛苦苦拉扯七个子女长大,由于长期劳累落下一身疾病,七十岁时离开了人世。之后外公更辛苦了,一边要忙着帮助救火,一边还要持家,更要忍受丧妻之痛。然而,即使再苦再累,他也没有放弃救火,直至步履蹒跚,无能为力。

正是有了像外公这样敬业而深受群众爱戴的义务救火队员,福州救火会才能走过漫长的岁月,发展壮大,为老福州的安宁和福州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默默奉献。我为外公的事迹深感自豪。直至今日,外公和外婆的品德还在影响着我们后辈,伴随着我们渡过每个难关,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世博世家:从“荣记湖丝”到“申博之星” 下一篇:郭嵩焘的世博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