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的世博游历

时间:2022-10-23 09:58:36

今天我们追溯中国人参与世博会的记录时,遵义人黎庶昌的《西洋杂志・巴黎大会纪略》常常为人提起。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留下的关于1878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的文字记录虽然篇幅不长,但相对完整。黎庶昌当时随中国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出使欧洲,担任参赞,才得以参与世博。

既然他是追随上司郭嵩焘出席万国博览会的,那么,郭嵩焘当然是此届博览会关键的参与者和重要的见证人了。然而,眼下我们搜索挖掘晚清中国参与世博会的材料时却鲜见郭嵩焘参与世博会的信息。其实,郭公使参与世博会的文字记录,非没有也,亦非不丰富也,而是散见于其厚厚的《伦敦与巴黎日记》之中。

2010年,笔者借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编著《清末民初万国博览会亲历记》之际,从郭嵩焘使西日记中择出与1878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相关的日记片断20余则,依时间顺序,连缀成篇,于是,郭公使参与巴黎世博的个中情形,便约略呈现。

由于私人日记记事的繁杂零碎、叙述的简洁省略,要将郭参与世博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叙述得条理贯通、生动流畅,实非易事,笔者不揣愚拙,尝试将郭公使参与世博会的经历粗略还原如下。

郭嵩焘兼任法使

与他受邀出席

世博开幕式有关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他29岁考中进士,1863年署理广东巡抚,1876年12月,为朝廷简派,出使英国,成为“中国第一次向外国派出常驻的使臣”,后来因他写的《使西纪程》被保守派诬为“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最后“奉诣毁版”,他本人也便于1879年黯然返乡。

郭嵩焘参与法国巴黎召开的万国博览会要从他担任驻法公使一职谈起。

1878年农历三月十四日,身为驻英公使的郭嵩焘拜访了法国驻英公使傅斯达,

“与商兼使法国事”,

“应否赴五月初一日开设珍奇会”,此刻傅斯达正要归国,答应为郭嵩焘探问一下。

三月十八日,郭的儿子满月,取名立镆,字英生,显然系指在英国出生之意,是日他又接到上海文报局递发的包封,内有命他“兼充出使法国钦差大臣”的上谕。此系朝廷对他的正式任命。

第二天,他接到法使傅斯达的来信,邀请他参加公历5月1日开幕的法国巴黎世博会,随后,他照会法国外交部,使法国书已赍到,随时可以赴法。1878年农历三月廿五日,也是西历4月27日,距离5月1日巴黎万国博览会开幕仅四天的时间,郭嵩焘从伦敦坐船到巴黎赴任,在接船的人群中,有参加本届博览会的来自宁波、广东诸省的商人六人,随后郭公使与他们次第叙谈。

农历三月廿七日,也就是距离世博会开幕两天的时间,郭公使尚未递交国书,法国外交部瓦定敦约见,建议郭嵩焘先参加开幕式,后再递交国书,大约这时要向法国总统递交国书来不及了。

递交国书,在一般人看来是一可有可无的虚礼而已,但对一个国家来说,却是一项庄重而必不可少的程序。派遣国书是派遣国元首的信任状,试想,堂堂一国公使赴任,不向驻在国元首正式交上“报到通知”,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外交使节一般在递交国书后方能正式履行职务,然而,这次郭嵩焘上任实在是太仓促了,东道主法国总统过两天要参加世博开幕,估计也忙得团团转,也就没法安排举行递交国书仪式。

显然,郭嵩焘如此仓促出任驻法公使,应当与参加这次世博会有关,反过来是不是可以说,正是世博会召开的临近,促使了郭嵩焘一身兼二使?于是,一个没有递交“报到书”的公使参加了当年世博会的开幕式。

农历三月廿九日,亦即西历5月1日,“万国珍奇会”(万国博览会)隆重开幕,而此前一天,巴黎下了一场“大雷雨”,郭公使偕李湘甫等人至特洛卡德罗宫这个“大圆屋”出席开幕式。下午二时,法国总统到会,主会克朗斯宣读颂辞,法总统复辞,西班牙前国王、英太子、奥太子、两议院绅诸名流都出席开幕式,

“侍立约万余人,声炮百余”,随后,总统、公使、百官巡游会场。郭嵩焘行至中国陈设货处,与筹划中国世博会的几位洋员―赫德、赫政、吉罗福诸公晤谈。当天晚上,张灯竖旗,他到市肆一游,“马车填壅,人民丛集”,报上云,当天出游者50余力人。

郭大使在日记中没有记下他这一天的出游感想,甚至也没有详细地记载会场情形,看来,要细细观览,尚待以后了。参加完大会开幕式后数日,他于农历四月五日受到法国外交部约见,并向法国总统递交了国书。

中国场馆金碧辉煌,

日本场馆天然修洁

由于郭嵩焘同时还是驻英公使,参加完世博开幕式这项重大外交活动后还要返回英国。回程前他得到博览会现场好好看一看。农历四月十二日,他偕员李丹崖、黎莼斋等人到世博会场游览。

身为中国公使,他首先参观的是中国场馆。在他看来,

“公所陈设华丽,牌楼亭榭,金碧辉煌”,和他一同参观的黎庶昌则这样记载,

“再南稍高,为‘中华公所’。东向,左右两辕门,飞檐。正厅三间,陈设螺钿几榻,院中央一小亭,两厢十二门,为售货处所,售瓷器、茶叶、古铜器、雕刻,象牙折扇独多。”

现在能看到一幅当时中国场馆的照片,是中华公所院里的场景,黎庶昌所说的院中央的两层飞檐小亭,两厢十二门,都可看到,这就是我们的“小卖铺”了,也许这正是两年前曾参观过费城世博会的李圭所期望的“其著重尤在扩充贸易”。中国建筑于大会结束后,赠送给法国政府,移建布洼得不朗宫(世博会主会场)里。

与中国场馆的“陈设华丽,金碧辉煌”相反的是,日本场馆显得清雅疏淡,天然修洁。郭嵩焘称,“日本则以槿篱环之,中设小屋数区,隙地皆种花草,牡丹、矮柏各十余本,并移植古树数株,皆西洋所无,视中国为有清雅气。”黎庶昌也不约而同地评说,

“东为日本房,白板矮扉,以修洁胜。”中日场馆之对比,有似“大卖场”与“专卖店”之分别。

中国场馆建筑布置毫不讲究美感。直到1914年,有人这样评价世博会上中日两国的场馆建筑:“日本之庭园,亦较之中国式者,费少而美观。盖日本人富于美术思想,易使人注目。而中国之建筑,费用浩大、规模整齐,不如日本之小巧。”

可以想象,瓷器、茶叶、铜器、雕刻、折扇等,满床满架地堆放在一起,琳琅满目,堆积如山,似乎缺少让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而这种情形在两年前的费城万国博览会上亦是如此,当时中国预定的场馆面积太小,而赴会之物又多达720箱,致使地方挨挤,颇不敷用。

在陈设机器的地方,一项新的机器发明引起了郭嵩焘的兴趣。我们知道,蒸气机给机器带来了动力源,然而,有动力设备,同时得有制动设备,在本届博览会上,美国人发明的“引气夹轮”之法,正是刹车设备。

郭嵩焘对这一制动设备工作原理了

解得比较仔细:“气放而外散,则轮键自开。纳气其中,则紧逼其键,使前后夹之,而轮不复能转动矣。其纳放水气,只在炉旁一钮。开则放,合则气自内通,一施手而轮即止。”

爱迪生为郭大使

大上“物理课”

参观完博览会后,农历四月十三日,郭嵩焘离法返英。众所周知,在本届博览会上,贝尔的电话机、爱迪生新发明的留声机,可谓是出尽风头,大放异彩。

农历四月十九日,在英国的罗得斯阿陀卫茶会上,大发明家爱迪生为郭嵩焘等人演示了贝尔发明的电话机――“传声机器”,并给郭嵩焘详细地解释了声波原理,以及电话之所以能万里传音的道理。

需要强调和纠正的是,有人认为爱迪生所演示的是他自己的“新发明”――获得此届世博会金奖的“留声机”,如钟叔河先生主编整理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一书,便认为爱迪生为郭嵩焘演示和解释的正是他本人发明的“留声机”。

其实在郭嵩焘的日记中已有明确的记载,且不看其记录的详细说明,从“爱谛生以此筒传话,数万里外无或爽者,真神技也”亦可判断此为电话,而非留声机。更何况,郭嵩焘明确记录了他所看到的是“传声机器”,且系“美人格力音贝尔(本爱登柏里人也,迁居美都不及二十年)所创造也,爱谛生为之演试”,电话的发明者不正是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吗,他也不正是英国爱丁堡人吗?

其实,爱迪生在英国为郭嵩焘等人演示电话设备,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

电话与留声机看似绝然不同的物品,但其依据的基本原理却是相同的。1875年,贝尔在一次试验中,将声音成功地转变成电流,这便是中学物理课本上讲的声波的机械振动性质,以及机械振动在磁场中转化成电流的电磁原理。1876年3月10日,贝尔电话诞生,随即在美国取得了发明专利,1878年,贝尔成功地让相距300公里的纽约和波士顿的观众通过电话自由交谈。既然声音能产生机械振动,那么,机械振动是否能产生(贮存)声音呢?基于相反的原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于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此后,爱迪生于1877年成功研制了碳精送话器,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因此,爱迪生为郭公使等人演示电话机并不是什么不靠谱的事情。

在郭嵩焘的日记中,可以知道世博会上的参观者中还有一些是政府派员,他们肩负一定的任务。“曾任水师提督”的格林正是这类人,他告诉郭嵩焘,他在世博会上肩负的任务就是查考海上救生之方,他为郭介绍了一种当逃生船无法靠岸时的逃生方法,那就是,在船上发射火箭,火箭头上的三角碇嵌入岸上,船便可顺缆绳之力靠岸。而在此届世博会上,也恰有格林所要考查的陈列,在黎庶昌的记录中,这样写道:“沿河左转,为考求救生、救火、航海诸法图器之所。”

埃及文教历史

比中国更悠久是

“傅会臆度之词”

农历五月廿一日,郭公使再度自伦敦渡海赴巴黎,廿二日,赫德赠他李圭所著《环游地球新录》一书,该书详细记录了两年前费城万国博览会的情况,郭嵩焘称此书“纪录尚为详明”。

世博会进行近两个月了,法国政府和富商共同出资,拟在公历6月30日布置盛大的灯火晚会和音乐晚会来庆祝一番。郭嵩焘这次赴法似是来凑这一热闹的,这次,他带上了夫人和三个月大的孩子。

五月廿八日,他再次进入会场,参观法国陈列品――“稍睹法国陈设崖略”。六月一日,即公历6月30日,巴黎满城竖旗张灯,举行了隆重而热闹的庆祝世博会成功举行两个月的庆典。树上河中,点亮万盏灯火,皇宫船上,响起欢快音乐。晚上,街道禁止车行,郭大使及随员数人步行一周。黎庶昌在观感中写道:“予随郭星使步至乐台前,复转而沿河而行,但见玉宇珠霄,无不通明透彻,真极耳目之大观矣。”

光绪四年(1878)八月四日,郭嵩焘数人再度观会,这次他详细观览了埃及的陈设,对西方人认为埃及文教历史比中国更为悠久不以为然,认为这都是“傅会臆度之词”。他看到了苏伊士运河的逼真模型,欧洲白人绘制的非洲地图,法国人陈设的中国、日本、柬埔寨等国铜像石刻,正在铸造的美国自由女神像,防水防火救生衣,180年前沉船中打捞的物什等新奇事物。

至此,我们可以为郭嵩焘的这次游历作一总结了。郭嵩焘以一个未来得及递交国书的“公使”身份参加了巴黎世博会开幕式,随后,他参观巴黎博览会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农历四月十二日,重点观览了中华公所等场馆;第二次是农历五月廿八日,他主要参观了世博会的法国场馆等处,并感受了巴黎举行的灯火音乐晚会;第三次是农历八月四日,他主要参观了埃及场馆等处。

郭嵩焘对本届世博会的记录文字不可谓不多,内容亦不可谓不丰富,但却因其散见于日记之中,反不及他的参赞黎庶昌参与世博对人们所留印象深刻。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上一篇:我的外公是救火老人 下一篇:华人之灾:百年前“鼠疫”编织的美国式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