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对“见习生”的组织与管理

时间:2022-08-22 08:58:50

浅谈体育课对“见习生”的组织与管理

[摘要]在各级教育部门不断提倡上好体育课的过程中,体育课学生见习成为体育教师经常面临的情况,这个问题使体育教师很难处理,由于学生见习的多种原因以及见习生的不同表现,体育教师很难统一地将见习生群体组织起来。见习生的组织和管理成为体育老师工作能力的一个新的考察指标。本文将从多年体育课教学的实践经验入手,对体育课见习生组织和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课见习生 原因 表现 态度 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71-02

一、体育课见习生的定义

(一)百度百科对见习生的解释

指接受考验的新手,在测验期间看他表现如何以便决定使用和安排什么工作;在商业或其他职业中的低级职员,其主要任务是学习。由此可知,体育课见习生只是一种常用的、对于体育课请假学生的一种统称。因此,对体育课见习生的理解还要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质上来理解。

(二)字面分析

“见”是观察的意思,即看;“习”是学习。因此,我们可以将“见习”通俗地理解为通过看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体育课上的见习,言下之意就是将需要肢体语言和身体动作参与的学习内容简化为只用眼睛观察学习。但是,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很显然,光靠眼睛看,是学不好运动技能的。

二、体育课见习的意义

体育课授课方式不同于其他科目,体育课见习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见

指观察,认真观察教师如何进行动作示范,同时对比其他学生的动作,分析动作是否正确,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纠正等,使他们在看课的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新授或带有一定技术性难度动作的教学课,对于确实不能进行身体练习的见习生,使他们通过“见”,逐渐形成和建立动作概念,进而掌握动作要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听

见习生在体育课上必须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做到理论上掌握该组动作。新学动作与那些已学习掌握的技术有关,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加深理解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使听到的知识、技能条理化、系统化。

(三)想

想动作概念、技术要领、动作方向路线,将已掌握或形成的动作技能与新学技术联系起来,在研究动作的同时设想一下自己练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预防和纠正这些问题的出现。

(四)习

即学生的身体练习。大多数见习生的伤病较轻,可以进行一些负荷较小的项目进行练习。对于伤病学生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机能恢复练习也是必要的,这对早日康复有一定好处。同时由于见习生适度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还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起到鼓励带动作用。促使其他同学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完成练习任务,从而达到活跃练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当然,对参加练习的见习生应区别对待,因伤因病而异,循序渐进,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掌握技术是次要的,参加活动、促进恢复身体是目的。

三、分析学生体育课见习的原因

(一)身体确实有病

这种现象极为常见,在体育活动中的运动受伤也时有发生,女学生正常生理反应也不能避免。

(二)身体素质太差,放弃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往往缺少信心和勇气。可能在以前的运动中受到过失败的打击,从而产生了自卑感,没有及时得到关心和帮助,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而不参加活动,以至于自暴自弃。

(三)对某些运动技能有特别的爱好,不愿意参加与之无关的其他项目

此类学生不是纯粹的逃避体育课,而是在体育课上以见习的名义参与自己爱好或者具有特长的项目。

(四)恐惧和逆反心理

对于一些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学生本身缺乏耐心,急于求成,而有些教师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技术而担心,最后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另一种则因为曾经在该动作中受伤,产生心理障碍而逃避参与。

(五)残疾学生和先天性疾病患者

这类学生虽在学校中占的比重很小,但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力,体育课中往往难以受到照顾和关心,甚至放弃对残疾学生的教育。

(六)没有体育爱好,不愿意运动,认为体育课做活动太累

这类学生多表现为女生,而且大多数女生见都以生理周期为借口。

四、体育课见习生的几种不同表现

在对体育课的观察中发现,体育课上见习生出现得较频繁,几乎每堂课都会有至少l-2个见习生,多者5-6人,虽然几个见习生对整堂体育课教学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他们也是集体中的一员,依然不能忽视。根据体育课学生见习的原因,归纳出体育课学生见习的表现大致分为五类。

(一)“高谈阔论”――聊天

这类见习生是让体育教师最头疼的一类。体育课上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学生同时见习时,聊天变成了常见现象,必须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二)“闲庭信步”――散步或者溜圈

体育课见习时溜圈的现象在严冬腊月和酷暑三伏都比较普遍,学生可能会选择溜圈御寒或者在绿阴道上溜达避暑,边溜边聊者较多,下课时又溜回到了集体队伍之中,易被老师忽略。这也是我们不提倡的见习形式。

(三)“猫和老鼠”――躲藏或者逃课

这属于一类毫无组织纪律性的学生群体,他们可能是因为不愿意上体育课而“见习”,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溜走。老师和学生体育课上就像在上演猫和老鼠的动画片一样。由于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给大部分学生正常授课,不影响课程进度,便不得不忽略这些溜走的见习生。不过这也给老师们提了个醒,需要在课堂常规中安排见习生的时候就给这些见习者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也就会大大减少见习的人数和见习的不良现象的出现。

(四)“静观其变”――静坐

这一类学生表现得非常安静。他们不聊天,也不溜圈,更没有溜走,而是静坐或静立在操场的一边,观看其他学生的体育学习,至于自己是否也有一定的收获,有多大收获,因为没有任何检查监督机制,所以无法把握。但这部分学生确实体现了见习的“见”字。他们除了观看以外,无事可做,如果操场上有两个以上班级上课的时候,很容易引起他们四处观望,而不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本班级的学习中去,根本达不到见习的效果。这类见习生的见习方式也是需要改进的。

(五)自我“修行”――自练爱好或特长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某些见习生会远远地离开队伍,在不容易被人重视的场地上自己练习。这类见习生大多是男同学,他们虽然挂上了见习生的名号,其实四肢健全,更有甚者是校运动会的佼佼者。如果人数稍多一点,在远离队伍的地方,你又能看到一场激烈程度不一般的篮球赛,或者几脚精彩的射门。体育教师对这一类的学生也是很难管理,由于本身的条件不错,虽然没有见习,却又比上课的大多数学生做得更好。一方面是教师需要体现组织教学的能力,决不允许有跨越管理之外的现象;另一方面又不能阻止对其运动项目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体育课上对有特长的学生的管理,界限显得很模糊。

五、体育教师对见习生群体的组织和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体育教师对见习生的正确态度

1.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为人师表,提高自身人格魅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自身的气质、工作作风以及对事物的观点等都将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加运动的主动性。

3.关心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原因和层次的见习生,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打动学生。对于有病、伤的学生要分析情况,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于那些胆怯、自卑的学生要积极地引导,找出导致他们见习的原因所在,使他们从根本上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多进行鼓励,使他们从心理上喜欢体育课,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及魅力。

(二)体育教师对见习生组织和管理的措施

由于见习学生原因诸多表现各异,甚至包括厌学、溜号的同学蒙混其中,因此建议根据学生见习的不同原因,灵活安排见习学生的活动。

1.部分环节可以见习。学校体育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的,与竞技体育不同,运动量大的练习只占课程的一部分,因此,见习生可以参加课程的部分环节。例如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某些基本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在老师进行讲解、示范的时候也应该随同全班同学一起听讲和观察,只是在做练习尤其是运动量较大的练习时再退出集体。这要求师生改变原有的“见习一见到底”的错误观念。

2.较小量度自主练习。爱动、爱玩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即便是运动不便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给见习的学生分配一定的练习器械,如分配一个篮球、排球、足球等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够在一旁做力所能及的轻微运动。如果老师能够考虑到这些,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除非那些根本无法轻微运动者,或对体育完全缺乏兴趣者。陈经纶中学的见习案例足以证明,轻微自主的练习在见习者中是可以开展的,也应该是受欢迎的。

3.明确请假手续。针对体育课的请假手续,应当从学校和班主任、辅导员各级管理得到重视,明确规定:有事、有病请假时,自己须先写好请假条,经班主任老师亲笔签字方可有效;请见习假,须经课任老师准许方能见习,但见习生必须随堂,并要按老师的安排要求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不得擅自离开课堂。必要时还要协助老师做好一些辅导性的教学工作。如布置、清扫练习场地,指示练习的起、终点、往返点;记录某个组或个人的练习完成的次数及成绩。由于从制度、纪律上有所约束,可减少请见习假的人数,同时避免个别学生故意溜号。

4.明确见习目的。结合体育课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目的,端正态度。对于后一种见习生要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严格要求,不宜迁就,如果没有充分正当的理由,教师应严厉予以拒绝。当然,这种拒绝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既不能不顾事实而冤枉学生,也不能过分放任而助长个别学生的侥幸心理。

六、结论

总之,在体育课上,见习是常有的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部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见习者也是集体中的一员,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要保证见习生在体育课上能够掌握一定的运动文化,并且适当地参与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熟悉学生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采取严密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使见习生根据各自伤病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符合自身伤病实际的锻炼项目,并达到一定时间和一定适宜的运动负荷。同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消除学生“厌练”“厌课”思想,以达到自觉上好体育课,努力增强体质。因此,合理安排体育课“见习生”的见习活动是加强课堂组织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不容忽视,应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注意。

【参考文献】

[1]于素梅.毛振明.体育课上不可忽视的群体――“见习”生――兼论对“不见不习”“见而不习”的见习生的关注.体育教学,2008(6).

[2]孙志新,薄建柱.谈体育课中如何对待见习生.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上一篇:奥尔夫教育法与中国音乐教育的比较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