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思考

时间:2022-08-22 08:00:56

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思考

摘 要:艺术对人类文化传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就对当代艺术类高校及其学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轻“文”的现象,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严重,发展不全面,培养的人才创造力不足,缺乏文化底蕴。针对这些特点,就如何加强和完善高等艺术教育,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出高标准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艺术 教育 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58-02

教育应以“育人”为本,而非“制器”,然而当前我国艺术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轻“文”的现象,导致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由于缺乏人文知识做基础,艺术类高校培养了大批只拥有某种技能的高级工匠或艺术工作者,这些人创造力不足,缺乏文化底蕴和活力。针对这些特点,就如何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杨叔子所说概括的“五精五荒”(即:精于专业,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完美诠释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而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尤为严重,已引起相关专家及学者的普遍关注,现就该问题作简要探讨。

一、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

(一)传统道德观念的缺失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作为人类文化传承主体的艺术类大学生,其道德观念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艺术类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类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目前总体看,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但在新的价值观念不断冲击下,传统社会道德观念已发生改变,加之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使部分学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出现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理论学习的自觉性,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在善恶问题上缺乏辨别能力,在是非问题上缺乏判断力等。

(二)功利主义盛行

近些年来艺术类高校的大量扩招,造成了生源质量低下,文化素质不高,部分学生文化知识贫乏,致使艺术类大学生简单的认为只要专业好就是高素质。在当前艺术类教育中掺杂了较多的功利主义,艺术类大学生普遍认为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能带来价值的,就去学习,而那些与自身无关的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则漠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类大学生只专注于专业,忽视人文素质则的培养,在文化素质课程的学习上普遍缺乏兴趣,功利主义严重。

(三)社会适应能力低

我国高校学生尤其是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严重不足,这些学生进入社会后出现难以定位自身位置,不能正确对待生活、工作上得失,与他人交往困难等现象。

就目前艺术类教育现状看,教学中过度重视专业化,轻视人文素养教育的现象十分突出,培养的艺术人才普遍文化素质贫乏,知识面狭窄,责任感缺失,社会适应能力低下,难以融入当今的复杂社会。对刚踏入社会的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历经各种挫折,才能得到他人与社会的认可。

二、人文素质知识对艺术的重要性

“在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性是隐形的,然而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艺术教育远离人文,必然导致品味的降低,更会成为无源之水。”[1]众所周知,传世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如何让艺术作品通过适当的形式表达,体现出深刻的内涵,达到完美效果,都需要艺术工作者具备丰富的、多方面的知识。可见,人文素质知识对艺术的重要性。

首先,人文素质知识可促进艺术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适应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社会适应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上,都对艺术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大学生同其他大学生相比,更注重实践与形象思维,情绪化比较强,自制能力较差,面对来自社会竞争及自身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压力时略显茫然。鉴于此,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乐观主义情怀。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素养,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和明确自己的理想,进而更好地应对各种社会挑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人文素质知识可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体现的是对生活的升华,人文素养知识薄弱的艺术类大学生对人生理解深度不够,在艺术创新上也很难有新的作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既反映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也体现出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生活、生命、社会、世界的高层次理解。”[2]一件作品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足够的人文素养知识为基础,才可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所以,艺术类大学生只有加强自身艺术理论修养的提升,不断学习掌握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才能逐步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有所突破。

三、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办法

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要塑造合格的艺术人才,必须打破功利主义,充分发挥大学的育人功能,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高等教育也不只是赋予大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充实大学生心灵,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致力于人文与艺术的融合。为实现该目的,我们必须做到:

(一)转变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艺术课程的综合应该是立足于人的整体发展,而且它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精通某一门艺术技法的学生,而是遵照人的艺术能力形成规律,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艺术修养和能力的人。”[3]鉴于此,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及各种社会活动,使其亲身感悟艺术的魅力、激发自身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二)优化艺术教育课程结构

人文素养类课程具有丰富性、经典性、综合性、多元性、国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为艺术类教育提供更好的基础。“在德国,一些艺术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包括: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而美国,一些艺术院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有:数学、几何、物理、化学、材料学、心理学、天文学、经济学、宗教学等。”[4]可见,要更好的发展艺术教育,培养更为优秀的艺术人才,在艺术类教育课程结构上要进一步优化,增加人文素养类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其它学科的知识,扩大知识面,使艺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完整,进而培养与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强化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人格,用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教师要掌握更为全面,更为系统的专业知识 ,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面,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要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及不断创新的能力。

综上,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艺术类大学生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就目前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缺失的现状,加之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力度,注重对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念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融入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兼知识性、创造性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人才,才能提升我国艺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为我国艺术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晓威.艺术教育人文性之我见[J].中国成人教育,2005(4).

[2]沐牧,张曦,常文婷.我国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现象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09(06).

[3]芦苇.解读艺术教育的综合性[J].上海教育科研,2003(5).

[4]张宝生.高等艺术教育中的文化素质诉求[J].继续教育研究,2006(6).

上一篇:小议幼儿德育教育 下一篇:班级部门管理有效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